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有關負責人近日向記者表示,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投資主管部門,會同各有關部門、各地方積極做好擴大有效投資工作。可以說,去年投資工作亮點紛呈、成效顯著,投資量質齊升、關鍵作用彰顯。
創新投資政策 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該負責人介紹,2022年,我國創新設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篩選形成備選項目清單,政策性銀行按市場化原則選取項目投放資金并加強配套融資支持。
(資料圖)
“兩批金融工具共投放7399億元,支持了超過2700個重大項目,這些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該負責人說,同時,2022年,我國確定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配套支持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政策。截至2022年底,21家全國性銀行共發放設備更新改造項目貸款1214億元。
202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為6400億元,較上年增加300億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科學合理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快下達投資計劃并督促項目加快開工建設,項目開工率達近5年最高水平。”該負責人說,同時,2022年專項債券發行規模達4.04萬億元,截至年底項目開工率超過96%,資金實際使用規模較上年大幅增加。
2022年,《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意見》《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等政策出臺,著力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積極盤活存量資產,推動形成投資良性循環。
投資平穩增長 結構優化升級
“2022年,在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0%,疫情對許多地方項目建設造成顯著影響的情況下,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1%,實屬不易。”該負責人說。
2022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9.4%,增速連續8個月回升。
“2022年基礎設施投資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3.6%,說明水利建設力度很大;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10.1%,扭轉了過去兩年的負增長局面;在疫情巨大沖擊下,道路、鐵路運輸業投資仍分別實現3.7%、1.8%的增長。”該負責人說。
2022年,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1%,對全部投資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42.6%、18.8%,說明投資活力強勁。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22.2%,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18.8%。此外,社會領域投資增長10.9%,其中衛生、教育投資分別增長27.3%、5.4%。”該負責人說。
從區域看,2022年中部地區投資同比增長8.9%,西部地區投資同比增長4.7%,增速均快于東部地區。東部經濟大省中,浙江、山東投資同比增速分別為9.1%、6.1%,對全國投資增長起到了明顯的拉動作用。
2022年,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9%,增速比全部投資低4.2個百分點。但這是在民間投資中占比較大的房地產開發民間投資深度調整的情況下實現的。
2022年,民間投資在很多領域保持旺盛活力。第二產業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5.5%,其中采礦業、制造業民間投資分別同比增長21.4%、15.6%;第三產業中的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增長較快,其中水利管理業民間投資同比增長25.9%;在社會領域,衛生和社會工作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0.7%。
此外,2022年大項目帶動和新開工項目支撐作用較強。該負責人表示,2022年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的投資同比增長12.3%,拉動全部投資增長6.2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20.2%,增速為近5年的最高水平。
擴內需補短板惠民生 投資關鍵作用得到更好發揮
“一大批投資項目加快實施,有效利用了我國的儲蓄資源,避免了資金閑置,有力彌補了社會需求的不足。投資的增長使建筑、原材料、機電設備等相關行業有了支撐,同時國家積極鼓勵重大工程中具備條件的建設任務和用工環節采取以工代賑的方式,也有利于帶動就業、促進消費,形成了擴大內需的‘乘數效應’。”該負責人說。
2022年,白鶴灘水電站全面投產,鄭渝高鐵、新成昆鐵路等全線通車,引江濟淮工程順利實現試通水試通航,全國5G基站數量超過200萬個……我國基礎設施網絡更加完善,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更強。
2022年,西氣東輸四線天然氣管道工程等能源項目開工建設,京雄商高鐵雄安新區至商丘段等交通主骨架項目落地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等戰略性水利工程加快推進,“東數西算”等新基建工程全面啟動……我國朝著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目標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此外,2022年,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建設,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穩步推進,教育、文化、養老、托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領域投資建設不斷加強。投資工作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支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方面聚焦用力,為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能。” 該負責人說。
關鍵詞: 有關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