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1月30日電 四大證券報內容精華摘要如下:
中國證券報
??出游熱情高 旅游市場穩步復蘇
【資料圖】
近期,旅游市場迎來強勁復蘇。文旅部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1%。去哪兒CEO陳剛表示,長線出行的信心在恢復,旅游消費的信心也在恢復。旅游甚至優先于餐飲、服裝等消費場景,成為最先呈現恢復態勢的消費板塊。
??人氣旺市場暖 全年消費有望持續恢復
近期,消費需求集中釋放,消費復蘇跡象體現在每一位消費者表達感受的話語中。專家認為,當前消費市場回暖為全年消費持續恢復奠定基礎。隨著消費場景逐漸修復、居民收入增速回升,消費市場“人氣旺、市場暖、消費熱”的勢頭可望延續。
??干勁拉滿 企業沖刺首季“開門紅”
年味還未散去,企業加足馬力沖刺一季度“開門紅”的干勁已經拉滿。在政府全力支持下,眾多企業紛紛擂響“奮進鼓”,邁出“新步伐”,跑出“加速度”。安井食品廈門基地負責人介紹,隨著消費整體復蘇,居民消費意愿明顯增強。為滿足旺盛的需求,安井食品各生產基地均提前至初五開工。政府全力促發展,春節期間,浙江、江西、湖北、福建等地政府相關領導深入一線,走訪重點企業,調研春節期間不停工不停產情況,解決企業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上海證券報
??節后巨額逆回購到期 資金面料將充裕無憂
春節過后,大量逆回購面臨到期。Choice數據顯示,1月28日至2月3日期間逆回購到期總量達18300億元。其中單日到期量最大的為2月2日,到期量為4670億元。面對巨額逆回購到期可能帶來的流動性壓力,市場人士表示,由于春節后流通現金將重新回流銀行體系,疊加央行呵護流動性的意圖明顯,預計資金面將會松緊得宜、穩健中性。
??兔年經濟“開局即沖刺” 重大項目密集開工
春節假期后開工頭兩天,陜西、四川、湖南、河南、廣東、上海等地均有大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涉及先進制造業、新老基建等領域,投資規模超萬億元。分析人士認為,今年專項債規模可能會適度增加,維持在高位。隨著重大項目開建及專項債加速發行,未來基建等相關投資發力可期。
??A股“春季躁動”有望延續 節后市場風格或向成長擴散
在春節假期前,多家券商便發布研報建議“持股過節”。在兔年開年的投資策略上,諸多賣方研究所也延續這一旗幟鮮明的觀點:國內經濟復蘇態勢逐漸明朗,疊加外圍市場整體表現較好,將提振國內投資者風險偏好,推動A股繼續修復。海通證券認為,反彈行情第一波上漲的后半段應重視成長風格的表現。
證券時報
??春節期間海外股市普漲 A股兔年開門迎暖風
春節假期,全球主要股市普遍上漲。其中,美股道瓊斯工業指數在1月23日至1月27日期間連漲5日,累計上漲1.81%。納斯達克指數在A股休市期間累計大幅上漲7.09%。港股恒生指數累計上漲2.92%,恒生科技指數累計大漲超過5%。亞太其他股市和歐洲主要股市在A股休市期間也普遍上漲。此外海外投資者對于中國股市的信心進一步增強。歷史數據顯示,近幾年春節長假后A股市場“開門紅”的情形居多。不少機構也對春節后A股市場持樂觀態度,節后A股行情值得期待。
??開工實干!多地“新春第一會”全力拼經濟
兔年開工以來,全國多個省市或是召開“新春第一會”,或是發布重磅文件,著力抓早抓緊抓主動,積極部署全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梳理會議和政策文件內容發現,“抓發展”、“高質量”、“創新發展”等成為各省經濟工作部署的高頻詞,展現了新年的開局勢頭,釋放了全力拼經濟、奮戰開門紅的強烈信號。
??春節假期消費回暖 四省市旅游已超2019年同期
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年春節假期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從旅游收入看,云南、江蘇、福建、天津等四地較2019年增長。專家認為,出游需求的集中釋放和防控措施的優化共同促成了消費的結構性恢復,這符合國際上其他國家的經驗。
證券日報
??兔年資本市場三大重點:注冊制改革、制度型開放、防控風險
多位專家展望兔年資本市場稱,深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三大重點工作。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對記者表示,今年是我國經濟恢復到常態性增長的關鍵一年,資本市場需要在改革中激發民營經濟活力,促進國內需求復蘇,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國家戰略。
??四季度公募基金規模達25.74萬億元 前十大管理人持有份額超四成
2022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為25.74萬億元,其中,前十大管理人合計規模為10.44萬億元,占比達40.56%。此外,從投資者較為關注的基金持倉方面來看,重倉個股前三甲分別是貴州茅臺、寧德時代和瀘州老窖;同時,從基金分類來看,當期混合型基金平均持倉有所增長,債券型基金持倉有所下降。
??券商因業績下滑估值回落 兔年有望修復向好
券商2022年業績數據相繼出爐,普遍承壓。受訪專家認為,隨著市場逐步回暖,再加上改革措施落地,券商估值將得到修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