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中國旅游研究院)測算,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1%。
(資料圖片)
——出游意愿、消費預期和產業信心全面增長
中國旅游研究院調研顯示,今年春節假日期間,游客平均出游距離206.9公里,同比增長57.0%,恢復到正常年份的76%;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徑11.2公里,同比增長34.4%,較元旦假期有了明顯增長,恢復到正常年份的75%。各地接待游客中,省外游客占比29.3%,外市游客占比36.9%。2023年春節假日旅游市場在下沉的同時也出現了消費升級的跡象。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分析,數據表明,中遠程市場開始領跑假日旅游經濟。加上大量返鄉探親旅游者的本地休閑消費,拉升了旅游收入高于出游人數7個百分點的增幅,有力推動了春節假日旅游市場規模、消費結構、質量和效益向疫情之前常態化的全面回歸。
各旅游平臺數據顯示,本地周邊游火爆依舊,長線旅游熱度飆升,出境游回暖。驢媽媽旅游網報告稱,今年春節返鄉游客明顯增多,位于三四線城市的過半數旅游目的地出游人次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同程旅行大數據顯示,2023年春節期間,出入境機票訂單量大幅上漲,其中出境機票預訂量同比上漲258%,入境機票預訂量同比上漲632%,國際酒店預訂量也同比增長了177%。馬蜂窩大數據顯示,長途游同比增長超285%,云南、廣東、海南等溫暖宜人的南方目的地成為游客長途出行首選。
旅游各個細分市場明顯提振。攜程數據顯示,兔年春節國內外的景區門票訂單均迎來三年新高;其中,國內各大景區門票預訂量同比暴漲3.2倍,海外景區門票同比增長超六成。美團報告稱,春節假期前6天,平臺上日均消費規模同比2019年春節增長66%,北京、上海、成都、重慶、廣州等地消費規模居全國前列;酒店套餐類產品的銷量同比增長約200%;異地消費較去年同期增長76%。交通方面,同程旅行平臺國內機票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129%,汽車票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230%,火車票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18%。
旅游市場主體獲得感在春節期間明顯回升,并上調全年預期和投資信心。中國旅游研究院專項調查顯示,2023年春節假日期間18.2%的旅游企業營收恢復到2019年同期8成以上,恢復到6成至8成的企業占比49.1%,恢復到4成至6成的有28.3%,僅有4.4%的企業恢復不足4成。
——預計全年旅游市場“高開穩走”
戴斌認為,春節假日旅游市場為2023年的旅游經濟奠定了“高開穩走”的新局。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表示,今年春節消費走熱,為全年發展開了好頭、起了好步,對于2023年消費提振起到了重要的“信心催化劑”作用。驢媽媽旅游網CEO鄒慶齡預計,講究品質享受,追求個性體驗,重視精神文化滿足,擁抱新潮流業態,將是文旅消費的趨勢。
在出入境游方面,攜程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沈佳旎認為,隨著中國旅客的旅游消費信心和消費潛能將加速釋放,未來國際航班逐漸增加,預計到今年勞動節假期能看到明顯的市場爆發。
但還應注意到,春節期間,旅游市場仍然存在“低價團”引發強迫購物和誘導消費、監管不到位引起的餐飲和購物場所的消費糾紛、游客在景區高空墜落等安全事故,以及專業性不夠導致的酒店、民宿、航班分銷“超售”引發的負面輿情。
中國旅游研究院專項調研顯示,面對快速復蘇的春節假日旅游市場,21.2%的旅游企業表示接待能力跟不上。此外,部分居民對中遠程出游特別是團隊旅游,謹慎心理仍未完全消失,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觀望心態。
——應多舉措推動旅游業更大程度的復蘇和更高質量的發展
戴斌認為,應有效引導居民合理流動和有序出游,指導旅行社、旅游景區和度假區、酒店、民宿等旅游空間和文化場所做好防控預案,營造一個放心出游、舒心消費的市場環境。
旅游行政主管部門在抓好市場促進和行業監管的同時,也要打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礎。加強當代旅游發展理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政策創新,加強對地方旅游發展實踐的專業指導和示范推廣,加強對投資機構和市場主體的方向引領,務實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方世忠坦言,對上海文化旅游發展來說,只有從上海最有資源、最有優勢的地方出發,突出上海文旅“都市型、綜合性、國際化”特點,注重文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科學統籌,奮力推進文旅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卓越實踐,才能加快上海文旅行業的全面復蘇和重振,更好地構建起文旅領域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戰略鏈接。
專家同時建議,市場主體不可能經過一個長假就迅速“回血”。保持旅游市場穩步增長、提升游客滿意度和消費預期、釋放更多的投資信心,仍然是財政、金融、社會保障和旅游產業政策的重要目標和關鍵指標。要千方百計穩住投資者和企業家信心,適當延長暫退旅行社質量保證金政策期限,擴大留抵退稅覆蓋旅游行業范圍和企業類型,幫助企業解決流動資金困難。發揮職業教育、專業培訓、技術評級等人才激勵的政策作用,促進員工回流返崗。有序恢復海外目的地的出境旅游業務,制發并實施“美好中國”入境旅游振興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