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精彩看點:【財經分析】“碳中和”推高生物基材料熱度 相關產業迎政策利好

2022-01-19 21:15:51 來源:新華財經

當前,我國生物基材料產業正逐漸朝著工業規模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未來市場潛力巨大。近日,工信部等六部門發文支持非糧生物基材料產業發展,提出到2025年,部分非糧生物基產品競爭力與化石基產品相當,高質量、可持續的供給和消費體系初步建立。

專家表示,當前生物基材料處在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時期,但也面臨原料結構單一、產業化關鍵技術亟待突破、產業支撐體系待健全等問題,建議加快關鍵技術突破,完善產品體系,同時加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特色鮮明、發展優勢突出的骨干企業。


(相關資料圖)

替代不可再生化石材料 生物基材料成熱點

通俗來講,生物基材料是指以可再生的生物質為原料,或經由生物制造生產的產品,包括生物合成、生物加工、生物煉制過程獲得的生物醇、有機酸、烷烴、烯烴等基礎生物基化學品,也包括生物基塑料、生物基纖維、糖工程產品、生物基橡膠以及生物質熱塑性加工得到材料等。

目前,我國的生物基材料產業發展迅猛,生物基塑料產品已經廣泛應用于人們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在包裝材料、一次性餐具及購物袋、嬰兒紙尿褲、農地膜、紡織材料等領域都獲得了較好應用。相關產業體系也不斷完善,初步形成生物基材料產業較為聚集區域。

“以可再生生物質為原料生產生物基材料,其本質是把空氣中二氧化碳間接地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和生物技術,貢獻人們衣食住行用的材料和能源。”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生物化工與生物質能源專委會副秘書長李文軍對新華財經記者表示,發展非糧生物基材料,在滿足人民群眾物質和能源需求的同時,既能減少對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開采和消耗,還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同時避免“與人爭糧、與糧爭地”的困局,是石化工業實現綠色轉型的有效路徑。

此外,當生物基材料廢棄時,大部分可經由燃燒或堆肥等生物降解法,轉變為水和二氧化碳等無毒小分子,重新進入自然循環中,無需擔心增加碳排放。因此在雙碳背景下,生物基材料的發展成為熱點方向。

“生物基材料近年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世界各主要國家都積極推動和鼓勵生物基材料替代不可再生的化石材料。”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院長翁云宣教授在接受新華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全球生物基材料產能已達3500萬噸以上。國內也已經初步構建了以聚乳酸、聚酰胺先產業化,多種生物基材料快速發展的格局。機構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生物基材料產能1100萬噸(不含生物燃料)、約占全球的31%,產量700萬噸、產值超過1500億元、占化工行業總產值的2%左右。

非糧生物基材料重點發展方向已明確

在政策層面,我國非糧生物基材料發展日前也迎來利好。1月13日,工信部等六部門印發《加快非糧生物基材料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要完善材料體系,堅持需求牽引與技術推動相結合,引導企業利用生物發酵、生物合成、化學合成等工藝,打造基于非糧生物質的生物基材料體系,并明確了乳酸、丁二酸等含碳化學品,以及聚乳酸、聚酰胺等含碳聚合物等重點發展方向。

翁云宣表示,當前,我國生物及材料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正在不斷加快,功能菌株、蛋白元件、工藝技術等技術創新取得重要突破;產品不斷豐富,聚乳酸發酵調控、高效催化等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但業內人士也坦言,雖然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但我國生物基材料正處在從科研開發走向產業化規模應用關鍵時期,諸多薄弱環節亟待加強。

首先是原料單一問題,當前原料仍以玉米為主,在《方案》等文件指導下,下一步需要轉向以秸稈等農林廢棄物為主的非糧生物質;在關鍵技術突破和產品體系完善方面,非糧生物質糖化、基于非糧生物質糖生產生物基材料的工業菌種與酶蛋白制備、低濃度產物高效提純分離等關鍵技術需加速產業化。

此外,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但我國生物基材料生產企業還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還在壯大。應加力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特色鮮明、發展優勢突出的骨干企業,優化產業生態。

針對市場競爭力不強,支撐體系不健全的問題,翁云宣表示,目前生物基材料產品品種不豐富、性能也有待提升,而成本普遍高于同類石油基產品30%以上,導致市場替代優勢弱。同時,產品標準、檢測評價方法、標識溯源體系還難以滿足行業快速增長需要。建議下一步應統籌謀劃基于非糧生物質利用、促進生物基材料創新發展的政策,推動生物基材料下游市場滲透,拓展市場應用空間,提升生物基材料國際綜合競爭力。

關鍵詞: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