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國家醫保局在北京召開2022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信息顯示,此次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共有111個藥品新增進入目錄,通過醫保談判平均降價60.1%;121個藥品談判或競價成功,總體成功率達 82.3%。
111個藥品新增進入醫保藥品目錄
【資料圖】
2022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調整共有 111個藥品新增進入目錄,包括慢性病、腫瘤、抗感染、罕見病、新冠感染治療用藥等。3種國家藥監部門注銷文號的原目錄內藥品被調出目錄。
從談判/競價情況看,共計147個藥品(含目錄藥品續約談判)參加現場談判/競價,121個藥品談判或競價成功,總體成功率達82.3%。談判和競價新準入的藥品,價格平均降幅60.1%,與往年基本持平。從患者負擔情況看,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本次調整預計未來兩年將為患者減負超過900億元。新版目錄將于3月1日落地實施。
自2018年組建以來,國家醫保局已連續5年開展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累計將618個藥品新增進入全國醫保支付范圍,同時將一批療效不確切、臨床易濫用的或被淘汰的藥品調出目錄。
對于不同藥品談判失敗的原因,健康中國研究中心理事、“健康國策2050”總編輯梁嘉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種是公共衛生用藥如新冠治療藥物,更適合承諾采購量的政府采購模式,以及增加貨源、促進競爭的授權仿制模式。另一類是惡性腫瘤、罕見病創新療法的(超)高值藥,為了賺回前幾年高昂的研發成本,或者維持中國企業出海/外資企業全球布局的價格體系,往往不愿意以“腰斬價”“腳脖子價”換取醫保報銷資格,他們更傾向于通過高端民營醫院、院外藥房、互聯網零售平臺等公立醫療體系以外的渠道銷售,更傾向于通過高端商業保險、專病保險如抗癌險、普惠保險如惠民保賠付。
還有一類是多適應癥藥物。“如果藥品僅有小適應癥在藥監局獲批,則企業往往愿意等到大適應癥獲批后再參與醫保談判。”梁嘉琳說。
7款罕見病治療用藥談判成功 有力提升藥物可及性
罕見病用藥一直是國談關注的重點。從前期通過初步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名單看,一共涉及了19個罕見病藥物,具體涉及賽諾菲、諾華、羅氏、武田、百濟神州等企業,覆蓋法布雷病、龐貝病、戈謝病、肺動脈高壓、脊髓性肌萎縮癥(SMA)等罕見病。
而在在今年的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現場談判中,共有7款罕見病治療用藥談判成功。視神經脊髓炎,多發硬化等罕見病都有新治療藥納入目錄,重點領域藥品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
目前,我國醫保目錄包含52種罕見病用藥,覆蓋27種罕見病。其中,自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通過談判新增了26種罕見病用藥進入目錄,平均降幅53%,降價疊加醫保報銷,有效減輕了參保患者的負擔。
作為國產創新藥的代表品種,亞盛醫藥原創1類新藥耐立克(奧雷巴替尼)被納入醫保。奧雷巴替尼是中國首個且目前唯一獲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劑,用于治療限T315I突變的慢性髓細胞白血病(也稱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簡稱慢粒)慢性期或加速期的成年患者。
亞盛醫藥董事長、CEO楊大俊對記者表示,奧雷巴替尼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能讓更多患者放心用上國產原創的高質量全球創新藥。據悉,亞盛醫藥還在全速推進其在更多國家的上市。公司已于2021年7月與為全球制藥企業提供專業供藥解決方案的服務商——Tanner Pharma集團攜手,啟動了一項創新的指定患者藥物使用計劃(NPP),該項目在奧雷巴替尼尚未獲得上市許可的區域為指定患者提供使用該藥物的機會,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專家:加強醫保藥品落地保障
作為中國藥品耗材產業、公立醫療體系的最大單一買單方,能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可以提升在醫院的使用率,提升醫藥企業的患者品牌,但是,“醫保準入”與否也并不是國談無果的藥品的“生死線”。梁嘉琳表示,本質上,醫保目錄調整并不是一項行政許可事項,而是國家醫保中心/統籌區醫保部門同醫藥企業簽署支付協議的過程。“所以說不存在外界擔憂的‘進不了醫保目錄就進不了中國市場’一說,只要得到國家藥監局的批文,仍然獲準在中國合法銷售。”他說。
在醫保藥品落地保障方面,展望2023年,公眾對國家醫保局近日印發《關于全面排查并取消醫保不合理限制的通知》后能否改善報銷環境抱有很高期待。為解決地方“土政策”“運動式執法”帶來醫保報銷難問題,梁嘉琳建議,應探索將醫保藥品的實質性報銷納入各級醫保局的責任清單、年度重點工作;建議推動醫保待遇清單同醫保藥品目錄一道“一年一調”,通過動態調整醫保待遇清單,授權個別經辦能力先進、監管能力強大的地區探索高值藥特殊保障機制。而對于藥品尤其是創新藥“進得了醫保,進不了醫院”等問題,建議各級各類醫院在藥品納入醫保目錄后第一時間召開藥事會,實現醫保談判品種從“一年一進”轉為“即調即進”。
關鍵詞: 結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