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大額逆回購資金投放提振,債市周二(1月17日)期現券同步企穩,早間經濟數據優于預期,對債市稍有擾動,國債期貨小幅收漲,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下行1-2BPs;資金面有所改善但不明顯,主要回購加權利率延續攀升,非銀機構跨春節資金拆借難度仍高于存款類機構。
市場人士表示,節前最后幾個交易日仍有繳稅走款的影響,預計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不會減,順利跨節基本無憂。不過,機構對于春節后經濟加速復蘇的預期依舊強烈,這也將繼續主導未來一段時間的金融市場走勢,債券震蕩偏弱格局難改。
【行情跟蹤】
(資料圖)
國債期貨窄幅震蕩小幅收漲,10年期主力合約漲0.04%,5年期主力合約漲0.05%,2年期主力合約漲0.03%。
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多數下行,截至發稿,10年期國債活躍券220025收益率下行1.25BP報2.9025%,5年期國債活躍券220022收益率下行2.25BPs報2.71%,10年期國開活躍券220220收益率下行0.7BP報3.0525%。
地產債漲跌不一,“21陽城01”跌超61%,“20時代02”跌近16%,“22旭輝01”跌超6%,“21寶龍01”跌超3%;“21碧地01”漲超4%,“19遠洋01”、“21碧地02”、“20旭輝02”、“21旭輝02”、“21遠洋01”漲超3%。此外,“21張家01”跌超6%,“19豫園01”跌近5%。
中證轉債指數收盤漲0.36%,成交額324.01億元;華亞轉債漲超7%,“永22轉債”、龍凈轉債和國微轉債均漲超4%,火炬轉債和冠宇轉債均漲超3%,藍盾轉債漲2%,友發轉債漲近1%;特一轉債跌超4%,拓爾轉債、惠城轉債和蒙娜轉債均跌逾1%。
一級市場方面,國開行四期固息增發債中標收益率均低于中債估值,1年、3年、5年期固息增發債中標收益率分別為2.1488%、2.6816%、2.8547%,全場倍數分別為2.89、3.51、2.91,邊際倍數分別為4.59、1.88、1.5。此外,國開行10年期固息增發債中標收益率3.0198%,全場倍數2.74,邊際倍數4.22。
【海外債市】
亞洲市場方面,日債收益率全線走高,10年期日債收益率上行3.6BPs,尾盤報0.534%,3年期和5年期日債收益率報0.13%和0.361%,走高5.4BPs和4.5BPs。
日本財務省早間進行的流動性增強招標結果顯示,實際中標數量4998億日元,最高中標利差為0.001%,平均中標利差為0.002%。財務省1月24日擬對剩余期限在1-5年的2年期、5年期、10年期和20年期國債進行流動性增強招標,規模為5000億日元。
【基本面】
國家統計局稱,初步核算,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12102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8%,二季度增長0.4%,三季度增長3.9%,四季度增長2.9%。
其他數據顯示,中國2022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降1.8%,預期降6.5%,前值同比降5.9%。中國2022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預期0.6%,前值2.2%。中國2022年1-12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5.1%,預期增5.1%,1-11月增速為5.3%。
此外,中國2022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32895億元,同比下降10%;商品房銷售額133308億元,同比下降26.7%;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48979億元,同比下降25.9%。
【資金面】
公開市場方面,央行公告稱,為對沖稅期和現金投放高峰等因素的影響,維護春節前流動性平穩,1月17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2050億元7天期和3010億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0%、2.15%。數據顯示,今日20億元逆回購和7000億元MLF到期,央行16日已經對此進行超額續做。
國家稅務總局辦稅日歷顯示,1月申報繳納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等截止日為16日(因逢周末順延至周一)。一般情況下,申報截止日后兩天是繳稅走款高峰期。
資金面延續緊勢,Shibor全線上行。隔夜品種上行28.4BPs報1.852%,7天期上行14.1BPs報2.195%,14天期上行17.9BPs報2.768%,1個月期上行2BPs報2.264%。
【機構觀點】
國君固收:1月MLF續作“量增價平”基本符合預期。“跨周期”下高頻經濟數據改善支持“價平”,價格型工具或繼續觀察疫后經濟修復的高度;合理充裕的流動性環境和春節前資金面平穩需要“量增”。
東方金誠:展望2023年,預計GDP同比增速有望達到5.5%左右,實際增長動能將是“前低后高”。2023年宏觀經濟面臨的最大不確定因素是房地產行業何時回暖。最后在全球經濟減速背景下,2023年我國出口增速將明顯回落,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有可能轉負。
民生銀行:12月各項指標,除出口和工業生產增速放緩之外,其他大都有所好轉。特別是服務業和消費降幅明顯收窄、房地產呈現企穩跡象、基建投資繼續發力,將進一步夯實經濟復蘇基礎。展望2023年,在疫情防控持續優化、經濟社會運行恢復正常之后,經濟將會迎來恢復性增長階段,逐漸向潛在增速回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