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新浪財經聯合主辦,第一創業債券研究院承辦的第八屆中國債券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 “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債券市場”。
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第一創業債券研究院理事長王芳表示,2022年中國債券市場總存量已達141萬億元,同比增長8.2%,是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上,監管層在發行和投資等方面不斷放寬準入條件,基本完成了投資機構、品種、發行與投資渠道、額度等方面的逐步放開和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
【資料圖】
回顧2022年的債券市場,第一個關鍵詞是“變化”。
王芳指出,中國債市由周期明顯的“趨勢市”轉向周期不明顯的“平衡市”。2022年全年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基本上在2.6-2.9%之間波動,上下空間只有30BPs,這與前些年債市的大幅波動有著顯著差別。總體上看,中國債券市場的波動逐年減少。
自2020年央行“以我為主、服務實體、化解金融系統風險”的“三駕馬車”式的貨幣結構主義新政策框架落地成型,央行貨幣政策的底層邏輯調整為培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支柱領域,這也意味著貨幣政策從傳統的逆周期調節變為跨周期調節,“貨幣政策目標+宏觀審慎目標”的雙支柱框架在相當長時間內“以穩為主”,市場利率圍繞著政策利率上下波動,對應債券市場的波動明顯減弱。
第二個關鍵詞是“創新”。
2022年,中國債券市場聚焦關鍵領域,錨定發力點,創新產品及制度涉及層出不窮,如科創票據、專精特新主題公司債券、能源保供特別債、綠色債券和綠色ABS、科技創新公司債券、轉型債券、低碳轉型公司債等多種創新品種,為特定領域精準引入資金活水。
同時,深滬兩大交易所也同時推出了債券做市制度,以進一步促進債券市場的流動性與價格發現機制。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12月20日,已有202只科創票據發行,發行規模1621.24億元,有58只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發行,發行規模586.5億元,有35只轉型債券及低碳轉型公司債發行,發行規模330.29億元。
此外,在全年穩增長、擴投資背景下,地方債尤其是專項債充分靠前發力,帶動擴大有效投資,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作用的發揮,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地方債共發行7.26萬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發行4.0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王芳稱:“我國正處于經濟恢復和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切實發揮好債券市場的作用,促進與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創新產品及制度設計推陳出新至關重要。”
第三個關鍵詞是“發展”。
根據央行數據,2022年1月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人民幣債券資產曾達4.15萬億元的歷史高位。中國債券市場被全球三大主流債券指數悉數納入,無論是跟蹤這三大指數的ETF被動基金,還是以這三大指數為基準的主動基金,對境內人民幣債券的配置需求隨之提高。
展望2023年,美聯儲加息周期已接近后期,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顯著加大,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其它經濟體的經濟不同步現象變得更加突出,利率和匯率環境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王芳還指出,國內貨幣和財政政策將變得更加“積極”,政策總基調也從“防風險”轉向“保增長”。在經濟轉型期與保增長目標并存的時代下,如何把握市場機會并控制風險,如何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提升市場效率,積極發揮債券市場的融資功能,進一步成為穩增長、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每一個市場參與主體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