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首個交易日,流動性充裕支撐期現券小幅回暖,國債期貨全線收漲,中短端空方力量偏強,多頭平倉較多,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多數下行1BP左右;資金面延續寬松格局,跨年后資金利率回歸較低區間,主要回購利率均出現大幅下行。
市場觀點稱,元旦后央行在公開市場開始回籠資金,但暫未改流動性充裕局面。同時,市場活躍度較年底時稍有提升,但遠未及正常水平。
(資料圖)
【行情跟蹤】
國債期貨全線收漲,10年期主力合約漲0.13%,成交5.39萬手;5年期主力合約漲0.09%,2年期主力合約漲0.03%。
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普遍下行,10年期國開活躍券220220收益率下行2.88BPs至2.9675%,10年期國債活躍券220025收益率下行0.75BP,報2.8275%;5年期國開活躍券220208收益率下行0.25BP至2.7375%,3年期國開活躍券210203收益率下行1.25BP,報2.61%。
交易所地產債多數上漲,“20旭輝03”漲超11%,“21旭輝01”漲超8%,“21旭輝02”漲超7%,“21碧地04”漲超6%,“21旭輝03”、“20旭輝01”和“20時代05”漲超4%,“20旭輝02”漲超3%。
中證轉債指數收盤漲0.49%,成交額484.06億元;佳力轉債漲20%,盛路轉債漲超12%,溢利轉債漲近10%,上能轉債和貴廣轉債均漲超7%,中礦轉債和鼎勝轉債均漲逾6%;核建轉債跌3%,財通轉債和國投轉債均跌超2%。
【海外債市】
亞洲市場方面,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因元旦假期休市一日。
歐元區市場方面,多數國債收益率周二盤初下跌,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10.10個基點,報4.460%;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9.40個基點,報2.353%;德國2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3.7個基點,報2.651%。
此前德國通脹數據顯示,12月物價壓力大幅降溫。Lombard Odier全球宏觀經濟主管表示,德國地區通脹數據增加了市場對歐洲央行加息幅度可能低于此前預測的預期,從而減輕債券市場壓力。
【資金面】
公開市場方面,央行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月3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0%。數據顯示,今日5840億元逆回購到期,因此當日凈回籠5340億元。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共有16580億元逆回購到期,其中周二至周五分別到期5840億元、3300億元、3580億元、3860億元。因元旦假期,金融市場1月2日休市,原本周一到期的逆回購順延至周二到期。
資金面年初寬松,主要回購利率均出現大幅下行,其中隔夜回購加權利率回落至1.39%附近,七天期利率下行至1.64%附近,整體流動性供給充裕。交易員表示,整個流動性呈現了月初狀態、非常寬松,短期基本無虞。
此外,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22年第四季度例會指出,要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重點發力支持和帶動基礎設施建設。滿足房地產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并購,改善優質頭部房企資產負債狀況,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引導平臺企業金融業務規范健康發展,提升平臺企業金融活動常態化監管水平。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大力提振市場信心。
【基本面】
12月我國經濟景氣水平總體有所回落。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7%,環比下降1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1.6%,下降5.1個百分點;綜合PMI產出指數為42.6%,下降4.5個百分點。三項PMI指數均低于臨界點,并創下年內最低點。
與之對比,2022年12月財新制造業PMI為49%,低于11月0.4個百分點,降至近三個月來最低,連續第五個月處于收縮區間,此前市場預期為48.8。
【機構觀點】
招商固收:轉折已來,大勢將至。這些重塑觀念的轉折,揭開的是新一年的市場趨勢,無論是風險因素,還是融資結構,或是理財負債端脆弱性等。債市新老“劇情”交融,2023年或許是近兩年最難判斷信用環境,且較難把握配置節奏的一年。所以,更要在適應新的環境的基礎上,調整投研落腳點,從而把握賺錢的確定性。
華福固收:理財凈值的修復期反彈幅度會較大,流動性影響逐步被抹平后,入場的投資者會更加要求收益,開始介入偏弱資質和弱流動性的信用資產,當然由于理財資金的短期“失血”,在一段時間內弱資質、弱流動性資產的買盤力量不足,短期面臨估值持續維持高位的壓力。預計一季度后,隨著理財贖回壓力減小,買盤力量顯著強于賣盤,估值會明顯迎來修復。
國盛固收:當前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疲弱,而政策有需要穩增長的情況下,央行貨幣政策依然處于寬松周期中。因此,1月降息是否落地將是債市重要關注點之一。如果降息落地,考慮到整體資金價格的下移,利率曲線有望整體向下平移,帶來階段性的配置機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