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會議還提到了加強地方債務風險防控、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等多方面與債市相關的內容。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寬信用、寬地產等政策落地生效,地產債安全性整體大幅提高。但中期來看,國內經濟恢復的概率比較大,債券面臨一個比較長的調整壓力。預計長債利率中樞將存在一定上行壓力。
(資料圖)
債市或迎來短暫“企穩”
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
海通證券固收分析師姜佩珊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各類政策形成發展合力,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意味著拉動內需還需要政府適當加杠桿,在經濟改善之前貨幣政策難言轉向,政策重點或在加強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結構性與總量性政策搭配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據記者統計,縱觀前幾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后的債券市場走勢,可以發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前,多數情況下的債券市場是下跌的;而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后,市場趨于上漲。
今年十一月以來,債市持續低迷,截至上周末仍處于下跌通道。如果按照歷史經驗進行線性外推,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后,市場可能會迎來短暫而小幅的回暖,但持續性一般。
業內人士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的收益率走勢,本質上仍取決于收益率的絕對水平以及市場對于經濟趨勢的判斷。
中信證券分析師明明認為,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基調偏積極,宏觀政策方面要求財政加力而貨幣精準。對債市而言,在寬信用、寬地產政策落地生效,基本面企穩回升而貨幣政策結構性工具發力為主的背景下,短期來看,近期理財贖回壓力以及年末資金面波動情況仍是階段性主線。
地產債安全性整體大幅提高
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特別強調了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并購,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
11月以來,地產政策加碼疊加防疫政策進一步優化,債市出現“地震”,不過隨著11月28日,證監會“第三支箭”——將在股權融資方面調整優化“恢復涉房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及配套融資”等五項措施落地,市場對經濟回暖的預期明顯增強。
光大證券分析師張旭認為,在“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下,房地產短期內仍不太可能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未來一段時間,供給端的政策仍將圍繞地產企業“資產負債狀況”對于需求端,提到“要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主要還是圍繞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進。
“會議強調‘支持住房改善’作為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未來房地產銷售大概率見底,政策端可能會隨房地產銷售的實際情況而動態調整,銷售企穩,地產債安全性整體大幅提高。”天風證券分析師孫彬彬說,會議“保龍頭”企業的意味明顯,“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因此對于存量的、尚未發生風險的龍頭企業可以更樂觀一些。整體而言,在擴內需、保龍頭的政策安排下,國有房企債券在一定程度上具備較強的安全性。
明年債市仍面臨較長的調整壓力
那么,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落地,債市接下去怎么走?
多位受訪人士均表示,債券市場表現持續低迷但“超調”已成為市場共識。如開源證券分析師陳曦認為,當前債市的超調幾乎已是市場共識,市場欠缺對債市企穩的信心,監管的維穩可以有效地提高債市的信心,結束債市收益率單邊快速上行的慣性。
創金合信基金固定收益部副總監閆一凡說,中期來看,國內經濟恢復的概率比較大,債券面臨一個比較長的調整壓力。在具體的品種里面,短端由于前期已有了比較充分的調整,進入較強的配置價值區間,長久期資產相對來講會壓力比較大一些。
不過,中金公司近日的一份市場調查顯示,投資者對明年經濟動能修復仍存一定疑慮,包括對消費和地產復蘇的預期并不如債市此輪調整表現得那么樂觀。
但中金公司同時指出,投資者對貨幣政策的判斷多以維持現狀為主,僅對明年回購利率中樞的判斷有所上移。明年政策提前發力的概率仍不低,而實體信心和需求的修復往往需要得到疫情緩和的充分確定,因此一季度實體融資供需方面,仍有可能呈現資金供給邊際強于融資需求的情況,利率不具備進一步大幅抬升的基礎。
姜珮珊認為,2023年資產荒或難以大幅出現,利差壓縮難以復制2022年的極致行情。城投債方面,會議強調“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城投融資或仍以借新還舊為主。受債市贖回負反饋影響,中高等級城投債或跌出一定的性價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