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伊始油脂市場遭遇重創,尤其是棕櫚油在周一(12日)大跌超7%以后,當日夜盤時段又低開3%,盤中低點一度至7413元/噸。
(相關資料圖)
從盤面上看,12日與其說是棕櫚油下跌的開始,不如說是棕櫚油市場空頭情緒的一次集中宣泄。在北半球棕櫚油消費轉入淡季、其他油脂價格回落、國內庫存持續累積等一系列利空打壓下,國內棕櫚油市場鮮有利多。
從短期來看,美國農業部在上周五(9日)公布的供需報告中上調了對2022/23年度全球大豆產量和期末庫存的預估,對油脂油料市場整體形成拖累。
但真正令棕櫚油表現弱于其他油脂的,還在于自身偏弱的供需面。從需求角度看,因為棕櫚油熔點高,在冬季容易凝結,不易于攙兌,所以相較豆油、菜油等其他油脂,冬季通常是棕櫚油的消費淡季。這也意味著盡管棕櫚油價格低于其他油脂,但其比較優勢在當下并不明顯。表現在盤面上,自12月迄今的八個交易日,棕櫚油期價連續收跌,日線“八連陰”。
與此同時,11月末美國環保署公布的未來3年生物燃料摻混政策,對美豆油生物燃料需求增長的利好不及預期,引發美豆油期價當日跌停、以及其他六日連續下跌,進一步拽低了其他油脂的價格重心。
此外,對于棕櫚油自身而言,最大的利空來自于高企的庫存和近期增加的買船。
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豆油和棕櫚油庫存就出現差異化變化:豆油庫存下降,棕櫚油庫存開始緩慢回升。直至目前,國內豆油庫存依舊累庫不佳,而棕櫚油庫存卻仍未見拐點。我的農產品網統計顯示,截至12月9日,全國重點地區豆油商業庫存約74.34萬噸,環比僅增加0.505萬噸;同期,全國重點地區棕櫚油商業庫存約約99.95萬噸,環比增加2.07萬噸。當前,棕櫚油商業庫存較去年同期高出47.08萬噸,增幅達到89.05%。
另據新湖期貨介紹,因進口利潤改善,上周國內新增較多1-2月棕櫚油買船。因此該機構認為,目前棕櫚油庫存高企,中期偏高庫存局面或持續。
相比之下,對于棕櫚油市場而言,近期可能的、潛在的利多或仍來自于產地市場。一方面,當前東南亞棕櫚油產地已經進入減產周期。據南部半島棕櫚油壓榨商協會(SPPOMA)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環比減少8.38%,而10月則減少6.09%。另在上周五公布的報告中,美國農業部將2022/23年度全球棕櫚油產量預估下修至7721.5萬噸,主因印尼產量預估被下調了4550萬噸。
另一方面,產地庫存高點或已現的聲音也開始在市場上出現。今日(13日),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將公布最新月度報告。市場猜測,隨著11月東南亞棕櫚油進入季節性減產期,預計MPOB報告將顯示馬棕油庫存六個月以來首次錄得減少。
加上本月上旬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數據環比仍保持增加,以及市場仍在關注印尼的B35生物柴油計劃等,在基本面“內空外多”的局面下,機構認為,棕櫚油難有趨勢性的大漲大跌行情。
金期投資上周的觀點稱,棕櫚油產地進入減產周期,庫存下降利多棕櫚油,但國內庫存累積,消費難有起色,又限制棕櫚油漲幅,短期內棕櫚油期貨有望延續震蕩走勢。
新湖期貨也表示,短期國內油脂盤面延續底部區間運行,關注國內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形勢的變化。
國泰君安期貨則表示,國內油脂供應增加的預期不變,限制三大油脂的上漲動能,但上游原材料價格堅挺,加上短期內豆、菜油庫存偏低,以及對明年消費好轉的預期,仍對油脂期貨價格構成支撐。所以,暫時維持三大油脂寬幅震蕩預期,未來價格下行的風險主要來自于巴西大豆豐產以及產地棕櫚油庫存上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