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主研發的噴氣式干線飛機完成首架交付。中國東方航空作為國產大飛機C919的全球首家用戶,9日正式接收編號為B-919A的全球首架飛機,邁出市場運營的第一步。
(相關資料圖)
東航透露,首架C919有望最早于2023年春滿足民航局規章要求,投入商業載客運營。國產大飛機從中國商飛研發制造的“上半場”轉入民航商業運營的“下半場”,相關產業鏈也將隨之進入從0到1的實質收獲階段。
從交付到首航 C919還需要完成哪些工作
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新一代單通道干線客機,于2007年立項,2017年首飛,2022年9月29日取得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TC證);11月29日,取得中國民航局生產許可證(PC證);12月9日,中國民航局向東航頒發適航證。
據中國商飛透露,為保證首架C919大型客機順利交付,商飛和東航制定了聯合工作方案。在飛行訓練、乘務培訓、維修培訓等方面做好客戶培訓準備到位;對飛行員、維修專業專家的手冊準備到位;航材/GSE(地面支援設備)到位;維修與工程技術支援到位。
交付到首航期間,商飛將按照客戶要求和市場需求對飛機開展一些細節完善和提升工作,支持東航開展C919補充運行合格審定的相關工作,為C919飛機安全運營、可靠運營做好基礎保障。
東航方面表示,由于C919是全球首發機型,在獲得中國民航局初始批準的基礎上,東航還要開展100小時以上的空機驗證試飛,以對飛機的運行安全性、維修可靠性以及各項運行保障能力進行驗證和確認。東航將向局方申請《運行規范》,以獲得C919飛機投入商業運行的最終批準。
東航計劃于近期開展C919驗證飛行,除了上海兩大機場之外,站點還包括北京首都、北京大興、西安、昆明、廣州、成都天府、蘭州、海口、武漢、南昌、濟南等。正式投入運營后,東航圍繞“四梁八柱”航線網絡,將C919投入上海、北京、西安、昆明、廣州、成都、深圳等地的優質精品航線。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綦琦說,國產大飛機的真正成功還需要高航空安全性、高簽派可靠性、高飛行體驗性、高市場經濟性的“四高”答卷,才能真正在波音、空客“兩強相爭”的大型民機市場爭取更多市場份額。
大飛機商業化顯著提速 產業牽動面既深且廣
隨著首架C919交付,全球大型民機制造業“空客+波音”的“AB”雙寡頭壟斷格局有望被打破,形成“空客+波音+商飛”的“ABC”三足鼎立格局。
中國商飛今年11月發布的《中國商飛公司市場預測年報(2022-2041)》顯示,未來20年我國支線/單通道/雙通道客機交付數量分別為958/6288/2038/架,以單價0.38/0.99/3.17億美元計算,未來20年我國三種機型的市場空間分別為364/6225/6460億美元。作為單通道客機的代表,C919大飛機在手訂單飽滿,截至11月8日,在手訂單達1015架。
在首架交付運行一段時間后,隨著更多交付運行和旅客信心建立,大飛機商業化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給相關產業鏈注入發展動能。
“大飛機的商業化規模化,短期取決于中國商飛的交付能力,長期則是依賴技術創新,取決于大飛機能否形成完整的產品系列。” 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授鄒建軍告訴記者。
“民航通過執飛C919,可以牽引國內機械、電子、材料和IT等相關產業獲得新的發展動力。”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表示。
據介紹,大飛機投入產出比高達1:80,一架大飛機通常有300萬-500萬個零件,帶動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領域的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民航飛機成本構成主要由機體、發動機、機電系統、航電系統和其它部分構成,各部分價值占比約為36%、22%、13%、17%和12%。
天風證券研報建議,可重點關注產業鏈配套企業民機業務放量及國產化產品配套參與進程。機體結構件鍛造和部件加工及裝配企業或將直接受益于國產大飛機的排產放量;原材料端國內供應代替方面,宜關注鈦合金、復合材料等原材料國產化機會;機電系統、起落架等系統產品國內供應替代機會以及航電系統及發動機國內供應替代機會。
銀河證券測算,中航沈飛、中航西飛、中直股份、洪都航空四家航空主機廠龍頭2021年航空產品營收總額為948億元,照此數據靜態測算,當C919銷量達到每年100架時,將為我國航空產業帶來約15%的增量。
具體來看,機體方面,現有四家航空主機廠在航空營收方面的增量將達到約17%。
發動機方面,中國商發為C919研制國產CJ-1000發動機,CJ-1000航空發動機實現國產后,其年銷售額有望達到航發動力2021年航空產品營收的27%。
機載系統方面,未來C919機電系統和航電系統價值量約為中航機電、中航電子2021年航空產品營收的46%和77%,對航空機載設備行業帶動作用明顯。相關概念股的估值也有望隨著大飛機的持續制造交付落地而迎來持續性的改善。
關鍵詞: 即將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