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經濟學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7日在第二屆區域重大國家戰略協同發展研討會上表示,長三角戰略地位舉足輕重,示范效應非同一般,有條件、有必要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圍繞一些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和重大事項進行探索試驗,為全國提供良好范式和有益經驗。
“長三角可以在如下一些方面進行創造性探索,體現自己的責任與擔當。”范恒山說。
范恒山認為,長三角應借助良好的產業基礎,立足于增強“可持續性”和“互補性”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轉變,打造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
“長三角應堅持以發展實體經濟為導向,統籌推動傳統產業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未來產業培育,打造一批標桿性的世界級產業集群,實現產業的迭代接續。同時,應以比較優勢為基礎,強化區域產業分工合作,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合理布局、有機配套和相互支撐,不斷拓展產業發展空間。”范恒山說。
范恒山表示,長三角科技創新實力相對雄厚,并且面對來自外部的激烈競爭與打壓,需要構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協同創新體系。
“長三角在加強各地區科技創新力度的同時,需注重解決科技創新資源總體不足又各自為政、相互掣肘的問題。應大力構建協同創新體系,集中優勢資源要素,運用好新型舉國體制,建立強有力的激勵機制,圍繞基礎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礎軟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等進行攻堅,加快實現工程化產業化突破。”范恒山說。
他認為,長三角應推動形成都市圈城際間協同發展格局。現實表明,都市圈中心城市對其他城市的虹吸效應大于輻射效應,這種狀況不利于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
“長三角擁有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等多個都市圈,應把推動都市圈城際間相互支撐、協同發展作為現代化探索的一個重要內容。”范恒山說,重點是大力推動一體化、同城化發展,統一規劃建設都市圈各類基礎設施,加強中心城市與都市圈內其他城市間交通、產業、環保、市場、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的對接;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分工,推動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向周邊城市(鎮)疏解,結合產業轉移承接,統籌產業鏈供應鏈在都市圈內的布局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