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鼓勵高新區壯大新產業、推動數字產業集群化發展……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委在提升先進制造業集群方面密集施策。山東、廣東、上海、安徽等地正加快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政策合力正在形成
多部委近期頻吹政策暖風,提升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政策合力正在形成。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正式公布了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這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包括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無錫市物聯網集群、上海市集成電路集群等,覆蓋制造強國建設重點領域。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緊緊圍繞集群培育目標任務,創新思路舉措,形成政策合力,加快構建省級、國家級、世界級集群梯次培育發展體系。
科技部近日發布《“十四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規劃》,提出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鼓勵國家高新區加強戰略前沿領域部署,實施一批引領型重大項目和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培育壯大戰略產業新引擎。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近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上作報告時表示,推動數字產業集群化發展,高質量建設中國軟件名城、名園,提升軟件產業集聚度,打造世界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
中國技術創業協會副理事長、北京高精尖科技開發院院長汪斌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制造業正處于由大變強的關鍵時期,提升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推動我國制造業在產業組織和空間布局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對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暢通制造業國內國際雙循環具有重要意義。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2021年主導產業產值達19萬億元,是引領帶動區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力量。
各地正在加強創新能力建設
提升先進制造業集群的關鍵在創新,各地正在加強創新能力建設。
作為制造業大省,江蘇的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總數達到10個,居全國第一。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徐軍近日表示,下一階段,江蘇將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創新體系,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鏈。
在協同創新方面,上海、江蘇、浙江、安徽11月29日共同簽署《長三角重大技術裝備產業集群共建備忘錄》,攜手民用航空“鏈長”中國商飛、中國航發集團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船舶海工“鏈長”中國船舶集團,電氣裝備“鏈長”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共同建設創新中心,全面促進長三角地區重大技術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副院長石勇認為,我國一些集群還存在產品同質化的競爭現象,原因就在于沒有形成協同創新的生態。接下來,應該充分發揮大學、專業咨詢機構等各方的積極性,和企業一起共建創新網絡,加速創新。
著力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
提升先進制造業集群,還須要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部門負責人11月24日在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現場會上要求,打造世界一流集群治理能力,推動國家級集群向世界級加快提升。
記者了解到,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起草了《關于加快培育優質企業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群的實施意見》,將著力打造“群—鏈—企”工作架構,縱深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也透露,將開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梯度培育行動,出臺促進集群培育的系列文件。
各地還在謀劃用標準促發展。廣東省市場監管局表示,將加快實施智能家電標準領航工程,加強先導性、創新性標準研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以標準為切入口推動解決產業的痛點、難點、堵點,搶占產業“制高點”,推動廣東從智能家電大省向智能家電強省邁進。
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中有很多跨城市的產業集群,比如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業集群等。汪斌認為,跨城市集群推動區域內質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結果互認,率先實現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