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12月第一個交易日迎來“開門紅”,經過近期的震蕩調整,債券投資價值漸顯,機構開始逢低買入。周四(12月1日)早間,期債主力低開高走,午后延續強勢,現券收益率轉身向下,普遍回落2-5BPs。跨月后資金面回歸均衡狀態,隔夜回購加權利率下行逾12BPs至1.44%附近。
市場觀點稱,降準資金下周初就將釋放,加之月初壓力有限,短期資金面無憂。機構焦點重回基本面,逢低買入情緒漸起。不過目前市場心態仍有些脆弱,還需要繼續關注本土疫情走勢以及更多經濟數據。
【行情跟蹤】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國債期貨全線收漲,10年期主力合約漲0.30%,5年期主力合約漲0.14%,2年期主力合約漲0.05%。
另據期貨業協會數據顯示,11月國債期貨整體成交量與成交額大幅增長。其中,10年期國債期貨成交量3064636手,同比增長71.23%,環比增長166.88%;成交額30746.27億元,同比增長71.95%,環比增長164.53%。
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普遍明顯下行,截至發稿,10年期國開活躍券220215收益率下行2BPs,報3.02%,10年期國債活躍券220017收益率下行3BPs至2.6%,3年期國開活躍券220203收益率下行2.25BPs至2.775%。
交易所地產債多數上漲,“19中駿01”漲近20%,“20金科02”漲超18%,“15遠洋03”漲超16%,“19遠洋02”漲超14%,“15遠洋05”和“21遠洋01”漲超12%,“18遠洋01”、“21碧地04”漲超9%。
中證轉債指數收盤漲0.55%,成交額831.62億元;“N盛泰轉”漲超28%,盤中二次臨停,臺華轉債漲近16%,金誠轉債漲超9%。
【海外債市】
亞洲市場方面,日債收益率周四(12月1日)普遍回落,上午10年期新債發行需求十分旺盛,超六倍的認購比例顯示出機構對日元資產的熱情,該情緒午后傳導至二級市場,帶動中長端日債收益率多數下行。
當地時間尾盤,10年期日債收益率報0.263%,下行0.4BP,3年期和5年期收益率走低0.3BP和0.1BP左右。超長端品種也暫停利率升勢,20年期和30年期報1.121%和1.551%,分別回落2.1BPs和1BP,振幅整體不大。
一級市場方面,日本財務省上午招標的10年期國債實際發行2.27萬億日元,投標倍數為6.02倍,市場需求旺盛,參考收益率為0.25%。財務省公告稱,擬于12月8日發行4萬億日元6個月期貼現國債和2.5萬億日元5年期國債。
據日本財務省發布的海關商品進出口貿易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10月,日本煤炭進口量累計為1.53億噸,比上年同期增加79.3萬噸,同比增長0.5%。其中,10月份煤炭進口1483.3萬噸,同比減少7.6%,環比下降0.6%。
【資金面】
公開市場方面,央行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2月1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0%。數據顯示,今日80億元逆回購到期,因此當日凈投放20億元。
資金面方面,跨月后銀行間市場周四資金面回歸均衡狀態,隔夜回購加權利率下行逾12BPs回到1.44%附近,七天期利率大幅下行超過34BPs。長期資金方面,全國和主要股份制銀行一年期同業存單最新發行報價仍徘徊在2.45%附近,不過尚無成交量配合。
【基本面】
宏觀數據方面,中國11月財新制造業PMI為49.4,較10月回升0.2個百分點,延續了8月以來的收縮態勢,顯示制造業生產經營狀況仍然偏弱。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10月以來疫情在多省市蔓延,對經濟的沖擊愈發明顯,如何平衡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再次成為核心議題。政策層面應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著力擴大內需,提高低收入群體水平。
【機構觀點】
中金固收:11月疫情對經濟干擾較大,消費和投資活動同步走弱,加上外需加速回落,國內經濟回落較為明顯。近期債券市場調整反映投資者對后續經濟預期較樂觀,這與實體企業對后續經濟預期形成較大反差。近期債券市場有一定超調,建議關注擾動之后的交易機會。
天風固收:在利好鈍化中,可能需要降息債市才會有反應。但是對12月能否降息仍然無法把握。更何況資金利率收斂的傾向似乎也依然存在。總的來說,政策后面還有增量,而增量演化出來的基本面、資金面、貨幣政策行為以及政策本身對債市都并不友好,而現階段支持利好的因素又不多。純債還要保持在謹慎的方向去考慮策略,建議等待政策動能的進一步釋放。
廣發固收:12月債市存在修復可能,長端受制于政策預期,中短端相對占優。在近期地產等穩增長政策頻出的背景下,長端利率定價逐漸脫離當前的基本面和貨幣政策,如流動性充裕的狀態延續,12月債市可能修復,長端利率受制于政策預期,中短端利率相對占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