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為什么選擇長三角五城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五個城市在金融、科技方面有什么特點?成為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后,將迎來哪些改變?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采訪業內專家,走進了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和嘉興。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八部門印發了《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繼山東省濟南市之后,長三角五市也將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
業內專家認為,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是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特別是做優做強制造業的有效部署和有力舉措,《總體方案》順應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勢,從不同量級的城市層面,差異化探索金融有效支持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打造制造業研發生產新高地。
(資料圖片)
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是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部署
2021年11月,山東省濟南市成為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此次《總體方案》提出,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將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
經濟學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認為,實體經濟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而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產業鏈是靠創新鏈驅動的,依靠科技創新,能夠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安全水平以及國際競爭力。因此,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是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特別是做優做強制造業的有效部署和有力舉措。
“我國的科技創新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仍有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高地、產業發展的高地,但仍然面臨如何進一步做強實體經濟,如何提高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的問題。”范恒山說,“我國實施了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賦予了長三角先行先試的權利,也要求長三角發揮自己的區位優勢和經濟優勢,走在改革創新的前列。”
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認為,長三角五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是落實新時期我國發展實體經濟的戰略部署。
“我國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要求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科技強國,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有助于實現降低金融風險、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兩大目標的協調互動。”曾剛說。
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長三角金融研究院院長張興榮認為,在長三角打造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研發生產新高地,可以推動試驗區內科創金融標準的統一和金融生態的建設,進一步便利區域內的科技要素流動。同時,依托于金融數字化監管平臺和科創金融風險聯防聯控機制,能夠更好對接金融供給和需求,形成示范效應。
不同量級城市“打包”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
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嘉興這幾個地方是長三角這塊高地中的高地。選擇這些地方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通過金融來支持科技創新,我覺得是特別有意義的,是特別必要的。”范恒山說。
“長三角以全國1/26的國土面積,集聚了全國1/6的人口,創造了全國近1/4的經濟總量,近1/3的年研發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利數。”曾剛說,“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是新時期我國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之一。在‘卡脖子’技術聯合攻關、創新型國家建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長三角肩負著引領者、示范區的重任。”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高技術發展部副主任陶黎敏認為,不同于以往改革試驗區選擇一個省或一個市級區劃的慣例,此次《總體方案》選擇了一個直轄市(上海)、三個省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和一個地級市(嘉興)共同開展改革試點,并對五市提出了錯位建設的目標和改革路徑。
“這符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的相關部署,同時可以根據不同量級城市的試驗探索,為全國更多城市、地區進行科創金融實踐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陶黎敏說。
長三角五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各有特色 將實現差異化發展
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在金融和科創領域各有特點。
“上海市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齊備、金融基礎設施最完善的城市之一,同時也是中國金融產品最豐富的城市之一。”張興榮說,同時,上海科技創新綜合水平已邁入全球主要創新型城市前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上海在世界科技創新集群中排名第八;今年9月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上海-蘇州在世界科技創新集群中排名第六。
南京的科教人才與科研平臺資源豐富。2022年,南京高等院校已達53所,其中“雙一流”高校13所、“雙一流”學科43個。在豐富科教資源支持下,南京進一步推進研究基地建設,現有國家級研發平臺120多個。南京市注重科技企業孵化,加速推動企業的創新要素集成。據統計,2021年南京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780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1.3萬億元。
“杭州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優勢明顯,改革創新動力十足。”曾剛說。
張興榮同樣認為,杭州市的金融科技產業優勢明顯,目前正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生物識別、量子技術等前沿方向,著力突破金融科技關鍵核心技術。
合肥市的原始創新能力較強,是全國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聚焦能源、信息、健康、環境四大領域。2021年中國科技10項重大突破,有4項在合肥。
“目前合肥市加快大科學裝置、國家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在可控核聚變、量子通信等原始創新領域不斷取得進展。”張興榮說。
嘉興市地處上海與杭州兩大核心城市之間,受兩大城市金融業發展的雙重輻射,區位優勢明顯。“嘉興位居有利的長三角中心地理位置,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漸入佳境。”曾剛說。
曾剛認為,五市都面臨著強化核心功能、提高產業能級、擴大對外輻射力影響力的任務,未來的發展目標也不盡相同。“通過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上海有望在國際金融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面邁上新臺階,南京有望大大增強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方面的引領作用,杭州市將進一步建設國內現代科創金融體系的實踐窗口和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發展的示范基地,合肥有望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產業聚集地建設方面取得新突破,嘉興有望成為長三角科技成果轉化高地和科創金融一體化服務基地。”
關鍵詞: 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