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為什么選擇長三角五城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五個城市在金融、科技方面有什么特點?成為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后,將迎來哪些改變?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采訪業內專家,走進了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和嘉興。
近日,人民銀行等八部門印發的《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提出,推進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科創金融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創新力度。
《總體方案》提出,暢通科創企業上市融資渠道,鼓勵更多軟件、大數據等領域優質企業在國內上市等利好政策。新華財經記者梳理,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在上市公司數量、企業科創屬性方面優勢明顯;同時,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等地在支持優質企業上市方面都出臺了系列舉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鼓勵更多軟件、大數據等領域優質企業在國內上市
《總體方案》提出,鼓勵科創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及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鼓勵更多軟件、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優質企業在國內上市。支持試驗區內科創企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支持符合條件的科創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引導更多優質中介機構為科創企業提供專業服務。
此外,《總體方案》提出,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與全國性證券交易所的有機聯系,發揮區域性股權市場在培育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中的積極作用,建立市場監管合作及信息共享機制。
在支持試驗區內企業債券融資方面,《總體方案》指出,在依法合規前提下,推動試驗區內相關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區域性股權市場發行創業投資基金類債券、雙創孵化專項企業債券、雙創專項債券、長三角集合債券、雙創金融債券、創新創業公司債和私募可轉債等,探索發行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收益債券。優化試驗區內科創企業發行債券注冊服務機制,實行即報即核,為科創企業發行債券提供便利。
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上市公司及后備資源優勢明顯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也是觀察地區、城市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新華財經記者梳理,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推進企業上市相關工作成效顯著,四省市上市公司數量和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升。
從上市公司存量數據看,據《長三角資本市場發展系列報告2022》顯示,截至2022年10月底,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分別有415家、624家、637家、157家A股上市公司,在各省(區、市)排名分別為第五名、第三名、第二名、第九名。從增量數據看,2022年以來,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分別新增33家、58家、37家、10家A股上市公司,江蘇省增量略低于廣東省的62家,在各省(區、市)排名第二,浙江省、上海市分別排名第三、第四。
上述四省市除了在上市公司數量方面優勢明顯外,科創屬性也比較強。證監會江蘇監管局消息顯示,截至2022年11月10日,全國注冊制下上市公司達1000家,江蘇省注冊制上市公司179家,占全國的17.9%,與廣東省并列第一,其中科創板上市公司92家、北交所上市公司20家,均居全國第一。該省179家注冊制上市公司中169家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68家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全國首家境內上市紅籌企業、首家未盈利上市企業均花落江蘇省,“硬科技”上市公司產業集聚效應和示范效應明顯。
截至10月底,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上市公司中,科創板上市公司分別有78家、40家、1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分別有75家、148家、32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分別有7家、11家、5家。
分城市看,杭州市、嘉興市、合肥市上市公司資源也比較豐富。其中,截至10月底,杭州市有210家A股上市公司,遙遙領先于浙江省其他地級市,嘉興市有58家A股上市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年內,浙江省新增37家A股上市企業,其中杭州市、嘉興市分別新增11家、10家企業,繼續鞏固其上市公司數量優勢。合肥市共有A股上市公司74家,占該省上市公司總量的47.13%,其中該省18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有16家來自合肥市。
從后備企業看,據新華財經統計,截至11月29日,浙江省、江蘇省、上海市、安徽省分別有156家、148家、67家、37家IPO申報公司在排隊。同時,上述四省市分別有187家、229家、153家、70家上市輔導期企業。浙江省、江蘇省兩項數據在各省(區、市)排名中均位列前二。
四省市積極推進優質企業上市
新華財經記者梳理發現,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等目前已出臺了一些列支持優質企業上市的具體舉措。
——上海市:給予扶持獎勵。2022年9月2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市助行業強主體穩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優質企業上市。鼓勵各區對新納入“浦江之光”科創企業庫等并進入上市輔導期的企業,給予必要扶持。鼓勵各區加大對企業境內外上市的支持力度,對企業成功上市的給予獎勵。
——江蘇省:實施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年9月24日,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證監會江蘇監管局印發《江蘇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底力爭全省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位于全國前列,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達200家、市值百億元以上的上市公司達150家左右、市值千億元以上的上市公司達15家左右,股份制改制企業突破1萬家,擬上市后備企業超過700家等目標。并圍繞“企業上市培育、產業鏈供應鏈‘鏈主’上市企業提升、上市公司規范發展、中介機構優質服務和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等五個方面制定專項行動計劃。
——浙江省:實施“鳳凰行動”新五年計劃。2021年3月,浙江省政府發布了《深入實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鳳凰行動”計劃》,在鞏固深化原有“鳳凰行動”計劃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鳳凰行動”的新五年計劃,即每年動態保有1萬家以上的股份制企業、1000家以上的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和100家以上報會企業,力爭五年內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350家,新增資本市場融資8000億元以上。其中,嘉興市2022年6月召開全市金融工作會議暨“上市100”推進會,提出錨定“百”“萬”上市目標,即到2025年上市公司達到100家,總市值超過1萬億元。
——安徽省:推進企業上市“迎客松行動”計劃。2022年6月2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安徽省推進企業上市“迎客松行動”計劃》,提出力爭到2026年末,全省上市公司數量較2021年末翻一番,達到300家以上等目標。并提出加大創新型小微企業招引和培育、提升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運營水平、采取更加精準的扶持措施等主要工作。安徽省財政廳11月22日發布《省級財政支持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獎補辦法》,省財政分階段給予滬深北證交所首發上市企業總額400萬元的獎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