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跨月將至,公開市場操作接連“放量”。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人民銀行29日開展8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00%與此前持平;鑒于當日有20億元逆回購到期,公開市場實現凈投放780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260億元。
29日已是本月的倒數第二個交易日,早盤銀行間市場資金面仍然寬松,隔夜利率變動不大,7天期跨月資金價格小幅上行。有交易員表示,央行快速兌現降準后帶來的資金樂觀預期,以及央行加大逆回購投放力度維穩跨月資金面,均助力于流動性維持寬松格局。
此外,月末財政集中支出也可為資金面提供一定支撐,據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測算,本月末財政支出規模預計在3.4萬億元。多重因素共同助力下,資金面實現平穩跨月已基本無虞。
受資金面變化影響,29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短端資金利率整體下行。其中,隔夜Shibor跌1.00BP,報1.0230%;7天Shibor跌1.60BP,報1.8650%;14天Shibor跌0.80BP,報1.8620%。
11月即將收官,12月資金面走勢又將如何?
中信證券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在不考慮MLF和逆回購到期的情況下,12月并不存在流動性缺口,但考慮到財政支出往往集中在月末,且銀行存在年末考核壓力,因此不排除部分時點資金面收緊的可能。
“雖然央行近期公告降準,但主要是為了補充流動性水位、穩定債市預期,以及對沖局部疫情反復壓力。”明明預計,后續總量寬貨幣空間或已收窄,短端利率將以震蕩為主。
12月5日,全面降準政策將正式落地,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明確表示,此次降準的目的包括: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支持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等。
回顧今年兩次全面降準,內外部的宏觀環境以及降準時點的選擇均有相似之處,但本次降準的目的還在于為做好年末經濟工作提供適宜的流動性環境。業內人士認為,從這一點出發,隨著年末時點財政因素對流動性的利好逐漸顯現,降準的正式落地或也意味著年末資金面有望平穩收官。
關鍵詞: 公開市場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