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上海11月28日電 上周(11月21日至25日),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跌”字當頭。能源方面,WTI原油價格跌破80美元/桶的重要關口,在供應端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下,機構對于油價后市判斷存在分歧;有色金屬方面,LME銅價較本月高點跌去約7%,由于基本面開始出現轉弱跡象,機構預計銅價壓力將逐步增大;農產品方面,國內生豬主力合約價格亦大幅回落。
國際油價再遭重創
(資料圖片)
截至上周五收盤,WTI原油價格跌破80美元/桶,周內累計跌幅達4.62%;布倫特原油期貨跌破85美元/桶,周內累計跌幅達4.44%。
消息面上,供需本就處于脆弱平衡狀態的國際原油市場再遭重創。據新華財經報道,有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歐盟正在與七國集團(G7)合作,討論將俄羅斯原油價格限制在每桶65美元至70美元之間,該價格區間遠高于俄羅斯的生產成本。
但是,俄油限價的具體落地時間仍然存疑。一方面,俄羅斯如何回應“限價令”尚不可知,一旦俄羅斯在產量方面做出強硬回應,勢必又將加深油市供應的緊俏程度;另一方面,全球原油市場低庫存何時啟動修補也存在不確定性。
在此背景下,機構對油價的未來走勢判斷出現分歧。高盛集團表示,明年春天的石油市場前景極不確定,但仍看好2023年春季的石油行情;維多公司則預計,2023年上半年油價將走弱,而下半年隨著石油需求反彈,油價可能走高。
銅價跌勢不止
LME銅上周延續跌勢,周線收跌0.57%,較月初高點已回撤約7%;滬銅主力合約周線下跌0.68%,較11月11日高點回撤超2%。
消息面上,智利埃斯孔迪達銅礦(Escondida)工會決定在11月21日和23日進行罷工。資料顯示,該銅礦是全球年產量最高的露天銅礦,占全球銅礦石產量的8%,市場判斷該銅礦短期罷工或對銅供應產生一定影響。
不過,廣州期貨認為,今年導致銅市大部分時間供需偏緊的主要原因不是礦端,而是冶煉端,所以該事件目前來說影響有限,應更多關注精銅產量釋放及廢銅供應情況。
對于后市銅價,美爾雅期貨表示,當前宏觀預期拉鋸,基本面開始出現轉弱跡象,預計價格壓力會逐步增大。
生豬價格大幅回落
上周,大商所生豬主力合約LH2301價格快速回落,周內累計跌幅近5%,逼近20000元/噸關口。現貨市場上,根據國家統計局11月24日公布的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變動情況,11月中旬與11月上旬相比,生豬(外三元)價格下降5.1%。
拉長周期看,9月以來,生豬期貨2301合約先漲后跌,上漲至24300元/噸的歷史高位后一度回落逼近20000元/噸;現貨方面,國內生豬價格在10月20日達到27.7元/千克,創下今年價格高點,較年內價格低位漲幅超過130%,但10月底以來開始快速下跌。
對于豬價先漲后跌的現象,中金公司認為,供需基本面強弱變化是造成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即供給端由緊轉松,需求端由強轉弱。具體表現為:供給端,受壓欄及二次育肥擾動影響,9月至10月中旬供給收縮明顯。10月中旬后,養殖主體出欄積極性明顯提升,二次育肥帶動大體重豬出欄占比明顯提高,供給壓力逐步釋放;需求端,受中秋、國慶假期消費提振,9月至10月需求較為強勁。10月中旬后,節日利好逐步消散,終端消費回歸清淡。
展望后市豬價,中糧期貨表示,市場的看跌情緒依然高漲,再加之下游消費短期仍然難以放量,規模以上豬企順勢出欄量增多,養殖戶挺價意愿減弱,生豬期貨短期內難以出現強勢反彈。需求端未見進一步利好的情況下,生豬價格可能繼續震蕩走弱。
關鍵詞: 國際油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