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夏伊·德奧今年31歲。新冠疫情在美國爆發前,他曾供職于旅行房屋租賃平臺Sonder。然而受疫情影響,2020年他被原公司辭退。此后,他在酒店科技公司Jurny找到了新工作。不幸的是,今年他又被裁員了。
短期內連續失業讓德奧對科技企業的發展產生了疑問。盡管仍對初創企業抱有興趣,但他不敢再拿自己的前途冒風險,未來計劃在萬豪、希爾頓等酒店業傳統巨頭尋找工作。德奧表示:“相較于職業前景,我現在求職時更關心供職單位的裁員計劃。”
近幾個月來,多家科技業巨頭頗具爭議的大幅裁員浪潮導致數十萬員工失業,引發全球輿論嘩然。
(資料圖片)
2021年10月29日,在美國舊金山灣區,一名女子站在臉書母公司元宇宙的標志牌前。新華社吳曉凌攝
一項被彭博社、紐約時報和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等美國主流媒體廣泛引用的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全球已有超過850家科技企業實施裁員,共有超過13.7萬員工遭裁撤。就美國而言,實施裁員的科技企業集中在舊金山灣區,過去一個月的裁員措施波及全球范圍內超過2.4萬名員工。
美國《舊金山紀事報》21日刊登分析文章稱,造成科技企業紛紛裁員的幾大主要原因,包括疫情期間過度招聘、美聯儲持續加息和通貨膨脹持續高企、科技企業廣告投入減少以及加密貨幣市場大跌。
首先來看,科技企業在疫情期間無節制地招聘導致員工數量過剩。疫情期間,線上辦公取代線下辦公成為主流工作樣態的同時,社交媒體和網購平臺等的客戶粘度空前增強,促使臉書、亞馬遜和推特等科技巨頭大幅擴招。
統計顯示,疫情期間,元宇宙公司員工數量增加約一倍至8.7萬人。但過去一年,該公司股價下跌近75%,被迫裁員1.1萬人。與此類似,電商巨頭亞馬遜去年的全職及兼職員工數量也較2019年翻了一番,至160萬人。今年第三季度,該公司運營收入降至2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5億美元。在這一背景下,該公司計劃裁員約1萬人。
據雅虎財經21日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稱,埃隆·馬斯克收購推特公司并出任首席執行官以來,裁員潮和辭職潮已導致該公司全職員工數量從7500人銳減至2300人。由于辭職人數仍在增加,推特員工數量預計將繼續減少。但馬斯克21日在一次會議上告知推特現有員工,公司不計劃繼續裁員。
推特創始人和前首席執行官杰克·多西(Jack Dorsey)本月早些時候在其推特賬號上發文稱,對推特員工的處境負有責任,“是我以過快的速度擴大公司規模,我要為此道歉。”
元宇宙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本月早些時候發表聲明,將公司裁撤13%員工的決定歸因于“線上商業模式回歸原有趨勢、宏觀經濟下行、競爭加劇以及廣告收入下降,導致公司收入大幅低于預期”。他說,自己錯判了形勢,對裁員的結果負責。
4月11日,在美國華盛頓,美社交媒體平臺臉書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出席眾議院聽證會。新華社發(沈霆攝)
第二個原因是,美聯儲持續加息和美國通貨膨脹持續高企,導致風險投資公司對科技初創企業的投資力度大幅下降,而風投公司恰是科技初創企業的重要融資來源。
上述因素最明顯地體現于美國支付服務提供商Stripe公司的當前情形上。2021年,投資人對Stripe公司的估值達到950億美元,是全世界最具價值的初創公司之一,在未上市的美國初創企業中排名第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今年6月30日起,Stripe員工的股價下跌28%至每股29美元。
該公司近期宣布裁員超過1000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的14%。公司首席執行官帕特里克·科里森在一份寫給公司員工的備忘錄中表示,公司面臨通脹壓力、能源價格高企、美聯儲持續加息、投資預算下降以及針對初創企業的融資枯竭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不得不削減運營成本。
第三方面,科技企業的廣告投入連月持續減少,已成為科技行業的不祥之兆。數據顯示,美國廣告市場連續5個月萎縮,10月份企業廣告投入較去年同期下降3.2%。
谷歌母公司字母表今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凈收入從去年同期的189億美元降至139億美元,而廣告市場不景氣是主要原因。為節約成本,該公司計劃將員工中的“業績欠佳者”人數調高至1萬人,占員工總數之比從此前的2%升至6%,這些人將面臨被裁撤的風險。
2012年3月6日,在德國漢諾威會展中心舉行的漢諾威信息及通信技術博覽會上,參觀者在谷歌展臺參觀。新華社記者馬寧攝
無獨有偶,美國流媒體平臺制造商Roku本月也宣布削減廣告預算,同時裁員200人。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安東尼·伍德表示:“面對當前的不確定性,公司要做的第一件時間就是取消廣告預算。”
第四個原因,加密貨幣市場大跌導致該行業企業大幅裁員,成為本輪科技企業裁員潮最顯眼的組成部分之一。
本月11日,市值一度達到320億美元的加密貨幣及其衍生品交易平臺FTX申請破產重組,使逾100萬債權人面臨100億美元的潛在資產損失,也令加劇加密貨幣產業“寒冬”更加凜冽。
今年6月,美職籃湖人隊主場冠名商Crypto.com宣布裁員260人,占員工總數5%。據美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為進一步節約成本,該公司2021年以來新招入的1300名員工都被認為是潛在的解雇對象。
同樣是在6月,另一家加密貨幣企業“貨幣基地”(Coinbase)宣布裁員18%,11月進再次裁員約60人。公司首席執行官布萊恩·阿姆斯特朗(Brian Armstrong)表示,對美國經濟衰退的預期,可能導致數字貨幣產業再次陷入低迷且可能延續更長時間。在過往的“寒冬”中,作為企業最主要收入來源的加密貨幣交易收入遭受重創。
行業人士指出,科技企業裁員潮的漣漪效應將影響其他行業,但目前尚局限在科技企業集中的舊金山灣區和紐約華爾街,受影響員工仍有機會找到新工作。
科技企業裁員潮的漣漪效應體現在:計劃上市的企業越來越少,使得投資銀行業績受損;科技企業減少廣告投入,給媒體行業帶來不利影響;裁員潮導致企業中對人力資源部門員工的需求下降等。
科技企業求職信息平臺Hired首席執行官約什·布雷納(Josh Brenner)指出,受科技企業辭職潮影響最大的是相關企業中的低層級員工,因為企業用工需求收縮,未來更希望雇傭經驗豐富且有天賦的員工。
求職信息平臺ZipRecuiter首席經濟學家尤利婭·波拉克(Julia Pollak)認為,遭科技企業解雇的員工仍有機會在其他行業找到工作,比如醫療、零售、政府部門甚至農業領域等。布雷納發現,Hired平臺上的求職者也蜂擁爭搶金融服務業崗位。
ZipRecuiter今年10月針對2500名美國人的調查顯示,過去半年中遭辭退的科技企業員工中,74%在科技行業實現再就業。剩余26%的改行者中,6%進入零售業或電商平臺,5%就職于金融科技公司,2%去了醫療行業,另有2%投身專業服務行業(professional services),如法律咨詢、物流運輸、會計和出納、項目管理、市場營銷咨詢等。
在波拉克看來,盡管科技企業出現裁員潮,其對美國整體就業形勢的影響仍有望被藍領行業的招聘潮抵消。即便在科技行業內部,盈利狀況良好的企業仍在繼續招工。尤其是那些去年遭遇人才荒的企業,更是求賢若渴。
關鍵詞: 輿論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