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降準消息正式落地!人民銀行決定于12月5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由此前的8.1%降至7.8%。
(資料圖片)
從預告到落地,節奏與今年4月如出一轍。回溯到4月15日,在國常會提及降準的2天之后,人民銀行便公告將于4月25日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
不過與上次不同的是,此次國常會提到“適時適度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人民銀行表示,降準意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支持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為應對債市調整,經濟數據高頻轉弱以及年末信貸發力,本次降準有空間、有必要。政策正式落地后,將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股、債、樓市或均可受益,不過12月LPR報價走勢仍待觀察。
平抑市場波動 為實體經濟貢獻“及時雨”
11月以來,資金利率一度出現較大幅度波動,年底流動性缺口較大是本輪降準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
數據顯示,11月14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單日上行10BP,創年內最高。利率債市場的大幅走熊使得債基、理財產品凈值寬幅波動,悲觀預期沖擊下理財“贖回潮”發生,資本市場顯現較大震動。
盡管央行在逆回購投放上不可謂不充足,本周凈回籠達3780億元,臨近年底,資金價格季節性趨貴仍然加劇了流動性市場的不穩定性,經濟修復、寬信用目標實現仍需相對寬松的流動性環境支持。中信證券指出,降準在適度補充年末流動行水位的情況下,有助于進一步平抑債市與理財產品的波動。
宏觀面上,受散點疫情重啟等因素影響,經濟回穩向上基礎尚不穩固。因此,降準出面可發揮穩經濟支撐作用,護航四季度經濟較好運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供給端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5%,環比增速0.33%,分別較前值回落1.3%、0.51%;消費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0.5%,環比增速-0.5%,雙雙轉負;物價方面,核心CPI同比繼續處于0.6%的極低區間。
不過,央行日前發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到,要高度重視未來通脹升溫的潛在可能性,特別是需求側的變化。那么,此次降準幅度控制在25BP,也是將央行對通脹的高度關注納入考量。
除了助力四季度經濟修復外,央行仍在力保微觀主體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得到滿足,為商業銀行提供低成本的長期資金。
人民銀行、銀保監會21日聯合召開信貸工作座談會強調“主動靠前發力;擴大中長期貸款投放,推動加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業內認為,降準旨在配合支持年底信貸發力。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疫情沖擊下,政策核心仍是穩信貸投放、緩解實體部門資金鏈壓力。“寬信用仍是核心政策方向,其中,基建、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是主要的信用載體。預計后續地產領域也將成為重要的信貸投向。”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任濤認為,通過降準緩解全國性銀行在支持實體經濟時所面臨的流動性、資本和利率等三大約束,輔以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有可能進一步擴容,有利于推動寬信用落地。
股債同迎利好 后續LPR走勢仍待觀察
12月5日,降準政策將正式落地,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全面降準恰逢其時,股、債、樓市或均可受益,不過12月LPR報價走勢或仍待觀察。
股市方面,一是降準可提振市場信心。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降準有利于推動四季度經濟持續復蘇,隨著經濟各項擾動因素逐步減弱,有利于維護A股市場穩定。
其次,降準可助力從寬貨幣到寬信用轉換。結合歷史經驗看,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認為,在寬信用階段,代表市場自主融資意愿的相關科目(居民、企業中長期貸款)將逐漸回升,股票市場將開始有不俗表現。
不過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也提醒道,近期經歷疫情防控優化和地產金融政策加碼預期的上漲后,市場進入盤整階段,預計降準會繼續帶來小幅提振作用,但影響不會很大。
債市方面,在降準引致資金面寬松下,債市利率或趨于階段性下行。據統計,在公開提及降準后的5-10個交易日,歷史上10Y國債利率以下行為主,均值在1-2BP。
“此次降準將給近期陷入贖回潮擔憂的債券市場注入信心,債券利率或迎來階段性震蕩回落;后續多空交織,仍將以疫情防控、地產政策落地成效和基本面修復速度為主要運行邏輯。”溫彬說。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也表示,當下債市調整尚未完全結束,釋放降準信號,也有助于穩定債券市場預期,阻斷“贖回潮”形成“悲觀預期——贖回理財——市場走弱——預期更加悲觀”的惡性循環。
最后,在市場重點關注的政策利率方面,12月LPR是否將會調降則出現一定分歧。例如,光大期貨在研報中預計,由于此次降準可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56億元,疊加9月以來商業銀行啟動新一輪存款利率下調,12月5年期LPR下調概率將明顯增加。
但也有專家認為,在短期內政策利率保持穩定和此次降準幅度較小下,預計不足以帶動12月LPR調降,進一步降融資成本仍有賴于后續MLF利率下調和銀行負債端成本下行。
“考慮到11.23國常會提出‘引導銀行對普惠小微存量貸款適度讓利’以及當前穩地產、促消費的重要性,下一步降低存量普惠小微貸款利率和存量高成本按揭貸款利率將是重要落地方向,以達到推動降低企業融資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的目的。”溫彬說。
不過無論12月LPR調降與否都無礙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近期“第二支箭”民企融資支持工具延期擴容,加上金融穩地產“16條”發布,政策穩地產決心增加。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5日下午,工農中建交及郵儲六大國有銀行已合計為17家房企提供超1.3萬億元意向性融資額度。
關鍵詞: 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