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今日快看!違規減持屢禁不止 “不懂”“誤操作”成常用說辭

2021-11-25 08:14:44 來源:上海證券報

新華財經上海11月25日電 (記者 王喬琪)今年10月以來,因股東違規減持而發布致歉公告的上市公司已逾10家,其中金達威、德邁仕、盛弘股份等公司還收到了交易所的監管函。上述違規減持案例中,“誤操作”“規則理解不充分”成為常用“說辭”。

11月24日晚間,聲迅股份發布致歉公告稱,公司監事賈麗妍因其配偶誤操作,在未披露股份減持計劃的情況下,于11月22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9900股,違反了相關規定。


(相關資料圖)

據記者梳理,今年10月以來,因股東違規減持而發布致歉公告的上市公司已逾10家,其中金達威、德邁仕、盛弘股份等公司還收到了交易所的監管函。上述違規減持案例中,“誤操作”“規則理解不充分”成為常用“說辭”。

“究其根本還是涉事人員缺乏對法律規則應有的敬畏,公司內部治理也存在一定缺陷。”一位不愿具名的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從外部而言,高收益和低違法成本是違規減持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違規減持監管力度,引導股東和董監高規范、理性、有序減持,維護資本市場交易秩序。

違規減持頻現

一直以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違規減持股份,破壞證券市場秩序、損害投資者權益的行為是證監會監管執法的重點。不過,記者梳理發現,在利益驅動下,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違規減持行為依舊屢禁不止,而涉事人員的“事后補救”也多限于致歉層面。

盛弘股份10月28日發布的致歉公告顯示,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肖學禮于2021年6月23日至2022年10月26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的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達到5.7638%,累計減持比例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公司表示,肖學禮在減持公司股份至5%時未停止交易,并未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3日內編制權益變動報告書,構成違規行為。

細看減持進度,僅在今年9月1日至10月26日的1個多月時間內,肖學禮就減持了528.3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2.574%,減持均價為41.91元/股,套現金額約2.2億元。而在此期間,盛弘股份股價也進入上升通道,累計漲幅近60%。

順勢減持本無可厚非,但如此超額減持并不多見。11月2日,深交所對肖學禮下發監管函,要求其充分重視上述問題,吸取教訓,及時整改,杜絕上述問題的再次發生。

不同于盛弘股份,仙樂健康兩位股東因違背上市承諾,構成違規減持。據披露,公司股東高鋒、林培娜10月12日以大宗交易方式,分別減持公司股份224.3萬股、224.18萬股,減持價格均為20.66元/股,合計減持金額為9265.6萬元。

回溯可知,作為公司的發起人和持股5%以上的股東,二人曾在招股書中承諾:“本人在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前所直接或間接持有的發行人股份在鎖定期滿后兩年內減持的,減持價格(除權除息調整后)不低于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時的發行價。”據計算,除權除息調整后,二人承諾的減持價格應為不低于23.39元/股。顯然,二人此次20.66元/股的減持價格違反了當時的承諾。對此,深交所也下發監管函,要求二人充分重視上述問題,及時整改。

據統計,今年10月以來,因股東違規減持而發布致歉公告的上市公司已逾10家,金達威、德邁仕、盛弘股份、數據港等公司也因此事件收到交易所的監管函。

甩鍋“不懂”“誤操作”

違規減持花樣不斷,“誤操作”“規則理解不充分”成為致歉公告中的常用“說辭”。

以東威科技為例,公司近期兩度將違規減持行為歸咎于“誤操作”。其11月3日披露,公司股東謝玉龍在未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的情況下,通過集中競價減持了50萬股股份,套現7561萬元。東威科技表示,謝玉龍的減持是因為“對減持承諾理解的偏差導致誤操作”。在今年7月11日至19日,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劉濤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了20萬股,而此前其公告的減持數量是15萬股,多減持的5萬股同樣是“誤操作”。

除了東威科技,興發集團、安碩信息、格科微、新風光等均表示違規減持系股東或股東方工作人員操作失誤所致。

華中數控把“鍋”甩給了相關工作人員,具體理由是“不懂”——相關工作人員對規則理解不充分。9月26日,華中數控披露稱,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華科資產計劃以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數量合計不超過794.78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4% ,其中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減持期間為自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之后的6個月內進行。不過,在發布減持計劃后的第12個交易日即10月18日,華科資產便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了49000股,合計成交金額為112.04萬元。“由于對規則理解不充分,華科資產工作人員誤將‘交易日’理解為‘自然日’,沒有剔除國慶節長假期間的股市休市天數。”華中數控稱。

針對股東肖學禮的“超額減持”,盛弘股份將其解釋為:股東對《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相關條款理解不充分。

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市場人士表示,具體實務中可能會出現股東、董監高操作失誤的情況,但屢次、大比例的操作失誤顯然有違常規。

監管重拳出擊

今年以來,隨著相關部門監管力度不斷加碼,一些上市公司違規減持的操作受到了重罰。

典型如藥明康德。今年5月,針對其股東上海瀛翊未按承諾進行信息披露、違規減持行為,證監會擬責令其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2億元的巨額罰款。這是新證券法實施以來因違規減持被處罰的首個案例,也彰顯出監管部門嚴厲打擊違規減持套利、信息披露違規的決心。

記者注意到,進入10月以來,滬深交所已針對違規減持行為下發10余份監管函,進一步強化對此類現象的查處。

政策層面的監管也早已明確。2020年3月實施的新證券法第36條專門對股份減持行為做出規范,要求不得違反證監會關于持有期限、賣出時間、賣出數量、賣出方式、信息披露的規定,并應當遵守證券交易所的業務規則,同時還加大了違規增減持的處罰力度,罰款上限由60萬元升至1000萬元。

證監會今年曾公開表態,將堅決依法查處違規減持行為,引導股東、董監高規范、理性、有序減持,維護資本市場交易秩序。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一位律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A股市場違規減持事件層出不窮,主要原因是利益驅動以及違法成本低,處罰不足以形成震懾。他認為,隨著減持手段和減持途徑不斷更新,相應的法律規定應與時俱進,防止上市公司大股東利用漏洞規避監管。

關鍵詞: 屢禁不止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