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眼下,多地都在出臺系列政策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推動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發展壯大。記者梳理發現,混改、上市、減負成為關鍵詞,相關政策將在近一時期持續發力。
支持民營資本參與國企混改
(資料圖片)
為增強民營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黑龍江、內蒙古等地提出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抓手,整合優勢資源,支持民營資本參與國企混改。
黑龍江近日發布《關于振興發展民營經濟的若干意見》,明確45條舉措,持續優化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法治、市場、社會環境,加力支持民營經濟振興發展。其中提到,支持和鼓勵民營資本依法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除國家有明確規定外,民營資本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控股。
上海、天津等地集中推介了一批國企民企混改項目。上海日前通過產權市場集中推介國企民企項目,八成以上項目涉及裝備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等行業。
“支持民營資本參與國企混改有利于發揮民營經濟和國資的各自優勢,將民營資本的效率意識和國資的管理規范等結合起來,實現經營改善,擴大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認為。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表示,國有企業重點發展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易出現市場失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業務,充分競爭領域最大限度發揮社會資本作用,將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充足市場空間。
支持民營企業拓展直接融資渠道
針對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普遍面臨的融資難問題,各地打出“組合拳”,進一步拓寬民企融資渠道,創新金融服務機制,開展有針對性的融資服務,營造良好金融環境。
其中,多地明確提出暢通民企直接融資渠道,推動企業上市。
例如,黑龍江表示,要暢通上市綠色通道。深入實施“紫丁香”計劃,充分發揮省推進企業上市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對民營企業上市過程中涉及的程序性問題,依法依規集中會辦。內蒙古等地鼓勵民企上市,對于實現上市的企業給予獎補資金。
各地政策也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云南日前印發《云南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提出實施融資便利專項行動,力爭到2024年,民營企業融資環境顯著改善,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安徽提出,開展“十行千億萬企”融資服務專項行動,擴大合作銀行范圍,2022年安排不少于4000億元專項信貸資金,用于支持不少于20萬戶小微及制造業中小企業融資。
多地還提出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的金融信貸支持力度。
“下一步應重點為滿足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企業領域的民企融資需求提供支持,從資本市場方面助力企業實現科技轉型,激發科創活力。”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說。
她分析稱,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并重,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務民企的質效。未來要進一步正確引導市場理性看待民營企業信用風險,為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多措并舉助力企業降本減負
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退稅資全部直達企業、頂格減征“六稅兩費”……今年以來,一攬子減稅降費舉措密集落地,民企受益明顯。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全國留抵退稅合計已達23097億元。已獲得留抵退稅的納稅人中,小微企業戶數占比93.1%,共享受退稅9178億元,金額占比39.7%。
從地方近期推出的政策來看,在減稅降費方面還將持續加大對民企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
四川近期出臺《四川省縣域民營經濟改革試點方案》,提出探索降本減負新路徑。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降低要素成本,支持設立政府專項資金,對錯峰用能企業給予一定支持。
李旭紅表示,民營企業以中小企業居多、服務業居多、新興產業居多,應該繼續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效能,降低民營企業的稅收成本,增強民營企業的市場信心,激發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活力,從而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