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與生物醫藥行業加速融合,產業數字化轉型速度正在加快。專家認為,作為當今世界創新最為活躍,發展最為迅猛的產業之一,生物醫藥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顯,但也要認識到,安全性、合規性是生物醫藥企業數字化建設必須考慮的兩大關鍵問題,未來應繼續加強跨地區、跨行業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同時推進相關標準體系建設。
(相關資料圖)
數字化升級成生物醫藥企業內生需求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醫藥工業實現營收超過3.3萬億,創近五年來新高,醫藥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持續上升,目前占比達到4.1%。
我國高度重視生物醫藥行業發展,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政策加快出臺。2022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強調推動生物信息產業發展,利用信息技術支撐新藥研制,提升制藥裝備的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上海日前印發《關于全面加強藥品監管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生物醫藥產業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賦能創新研發,提升產業鏈智能化自動化生產水平,推動技術服務模式數字化發展,加快數字化示范企業建設。
但也要承認的是,因為生物醫藥行業對安全與質量的特殊要求,行業在數字化方面整體還處在初級階段,相當大比例的醫藥企業仍處于單點信息化覆蓋狀態,系統間集成度較低。有業內人士表示,醫藥行業屬于“強監管行業”,監管要求非常嚴格,所以對數字化、信息化建設都比較謹慎,但長期看來,生物醫藥行業對數字化的內生需求只會越來越強,相關企業對整體生產精細化、自動化程度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尤其是工業互聯網將推動行業創新轉型不斷邁進。
這一方面,馬應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夏有章表示,隨著公司產線智能升級,已達到了產線的100%智能化,設備100%網聯化;公司還通過5G+數字孿生的應用,構建了覆蓋全場域管理價值倉,實時獲取數據,實現了生產過程的及時透明化管理。“隨著通過智能化制造和數字化升級,產能效率提高了26.6%,不良率降低19%,一次合格率高于99%,產品升級立項周期下降30%,單位產能能耗下降10.5%,運營成本降低21%。”夏有章說。
為了促進醫療健康產業數字化和融合創新,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湖北省醫院協會、湖北省醫藥行業協會、光谷生物城等單位聯合發起的“醫療健康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聯合體計劃”19日正式啟動。
中國信通院總工程師敖立認為,對于醫藥企業而言,工業互聯網可以對產品的研發、生產、營銷和商業模式等進行創新賦能,對醫藥產品質量穩定性,資源利用率等提升作用明顯。當前醫療健康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溝通渠道還不夠順暢,缺乏經驗、平臺和指導,未來醫療健康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聯合體會在推廣經驗、促進交流、發布成果,研制標準等方面展開工作。
專家建議加快跨行業合作與相關標準研制
生物醫藥領域與工業互聯網創新和應用,是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戰略重要著力點。對于未來二者融合,專家認為,安全性、合規性是生物醫藥企業數字化建設必須考慮的兩大關鍵問題,未來應加強跨地區、跨行業技術交流與產業合作,同時提升標準化水平。
在11月19日舉行的2022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工業互聯網+生物醫藥論壇”上,國家衛健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建議,應鼓勵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機構的深化合作,加強跨地區、跨行業技術交流與產業合作,培育和壯大衛生健康領域的新業態,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
與此同時,要重視生物醫藥產業標準化制定工作,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提升產業標準化水平,培養中國標準向國際標準轉化,引導我國更多的生物醫藥企業參與國際競爭。
敖立認為,未來應加強5G+工業互聯網與數字孿生、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的綜合研究,聚焦人工智能靶向藥物設計,多中心臨床研究大數據平臺,智能化藥品質量檢測,全鏈條管理,打造一批多技術融合的綜合解決方案;加快打造并推廣標識統一應用成果,共筑標桿企業試點的方法宣傳推廣,形成規模化;大力發展配套企業,加強生物醫藥產業國際競爭力,大力發展軟硬件適配和安全隱私保護加工應用等軟件,努力為對標國際最高水準,構建數字化場景。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總編輯王保平也建議,要深化生物醫藥產業國際合作,通過加強國際技術交流合作,鞏固高附加值產品國際競爭優勢,以更高水平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協作,吸引全球生物醫藥創新要素向國內聚集。同時,積極為生物醫藥企業打造5G+工業互聯網交流平臺,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