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人民銀行18日開展21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00%,與此前持平;鑒于當日有120億元逆回購到期,公開市場實現凈投放90億元。
【資料圖】
至此,本周(11.14-11.18)人民銀行累計開展了8500億元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和401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鑒于周內有10000億元MLF和330億元逆回購到期,公開市場合計凈投放2180億元。
此外,在15日開展小幅縮量MLF及大幅放量逆回購操作的同時,央行還在交易公告中特別提出,11月以來已通過抵押補充貸款(PSL)、科技創新再貸款等工具投放中長期流動性3200億元,中長期流動性投放總量已高于本月MLF到期量。
廣發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劉郁表示,8500億元MLF加上3200億元PSL和再貸款,較到期的1萬億元MLF多出超1700億元。央行此次發布公告專門解釋,可能意在避免MLF縮量信號被市場誤讀為收緊。
“且由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資金成本相對MLF更低,本次MLF縮量投放更偏利好。再綜合考慮到10月經濟數據顯示,供需兩端均出現邊際放緩,貨幣寬松的邏輯未發生改變。” 劉郁說。
受稅期高峰及MLF到期疊加影響,周二、周三(16日、17日)資金面明顯偏緊,資金利率整體走高,后隨著繳稅擾動消退及央行逆回購操作持續放量,銀行間市場資金供給恢復充裕,至周四(17日)資金面開始轉松,主要回購利率出現下行。
截至周四收盤,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市場上,DR001、DR007、DR014加權平均利率分別較前一交易日下行27.4BP、15.2BP、5.2BP,報1.6648%、1.863%、2.0139%;R001成交額也止跌回升,較前一交易日增加4298億元至4.51萬億元。
受益于資金整體供給充裕,市場謹慎情緒得到緩解,債市也在周四迎來強勢反彈。當日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全線大漲,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普遍大幅下行,短券收益率更一度回落超10BP。
不過也要注意的是,“考慮到近期大型銀行出資情況不算穩定,市場謹慎情緒還不能完全消除,仍需要繼續關注央行在流動性上的支持力度。” 有交易員提示稱。
消息面上,央行于本周三發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其中提出,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搞好跨周期調節,兼顧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更高質量的支持。
《報告》明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指導政策性、開發性銀行用好用足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和8000億元新增信貸額度,引導商業銀行擴大中長期貸款投放,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力爭經濟運行實現更好結果。
天風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孫彬彬表示,從對下階段主要政策思路的表述來看,與二季度相比,《報告》中刪去了“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的表述。結合上下文,似乎在弱化總量方向的政策運用。未來降準降息還有可能,但總量角度出發,似乎節奏和空間方面均存在約束。
而在資金面的走勢方面,孫彬彬預計,在假設央行不降準的情況下,銀行間流動性補充將更多依賴公開市場操作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當前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為2.0%,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中較便宜的利率為1.75%,因此后續隔夜資金利率或在1.75%-2%附近徘徊,但相比前期會有較明顯提升。”
截至發稿,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市場上,DR001、DR007加權平均利率繼續走低,分別較前一交易日下行30.82BP、8.63%,報1.3566%、1.7767%。
關鍵詞: 公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