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對沖稅期高峰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1月15日,人民銀行開展8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72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MLF、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為2.75%、2.00%,均維持不變。由于今日有10000億元MLF和20億元逆回購到期,公開市場實現凈投放200億元,本次MLF操作實現“縮量平價”續做。
人民銀行同時表示,11月以來已通過抵押補充貸款(PSL)、科技創新再貸款等工具投放中長期流動性3200億元,中長期流動性投放總量已高于本月MLF到期量。
(資料圖)
在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看來,此次MLF操作維持中標利率不變,并結合逆回購操作使流動性的總量穩定、結構多樣,反映了經濟復蘇與市場主體仍需總量型工具呵護,企業投資需求和基建投資仍需資金流動性支持。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告訴記者,11月MLF操作“縮量平價”續做有助于保持市場流動性處于合理充裕水平,支持金融機構增加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
王青表示,受大規模留抵退稅基本結束等因素影響,近期資金面整體呈較快收斂態勢。其中,進入11月以來,最具代表的DR007(存款類機構7天期債券回購利率)均值為1.76%,較上月均值上升10個基點,低于相應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購利率)24個基點;隔夜利率DR001均值為1.66%,較上月均值上升32個基點。另外,11月以來1年期商業銀行(AAA級)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均值為2.16%,較上月均值上升15個基點,低于相應政策利率(MLF利率)59個基點。
在美聯儲加息預期放緩、美元指數調整、防疫措施調整的背景下,龐溟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強勢反彈,維持MLF中標利率不變,有助于維持人民幣匯率向合理均衡水平回歸的態勢不被擾動。王青也指出,國內政策利率保持穩定,有助于更好地兼顧內外平衡,穩定匯市預期。
考慮到11月MLF到期量巨大,此前有部分投資者預期,央行或通過降準來置換部分到期MLF。對于為何未降準置換到期MLF,王青指出,一方面看,降準置換到期MLF對降低銀行資金成本作用有限,而引導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在推動LPR報價下調方面的作用更為明顯;另一方面,鑒于未來一段時間美國高通脹局面難現明顯改觀,2023年二季度之前美聯儲有望持續加息,美元指數很可能繼續強勢運行,這意味著當前兼顧內外平衡、穩定人民幣匯率在宏觀政策權衡中的比重較高。由此,出于穩匯率角度考慮,當前監管層對實施降準或較為慎重。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也指出,雖然10月美國通脹水平略有下降,美聯儲12月加息50BP預期增強,但全球通脹仍然具有較大不確定性,主要發達國家加息周期尚未結束;截至11月14日,中美一年期與十年期國債利差倒掛幅度稍有收窄,但仍分別在-262BP與-105BP水平;我國下調政策利率的外部制約因素仍然較強,應持續保持謹慎的態度。
“同時,回顧2017年以來的歷次降準,除2018年4月由央行率先正式公布外,其他12次降準均事先通過國常會等形式提前做出安排,央行后續正式宣布。而截至目前,公開渠道未現類似安排。這實際上在很大程度預示了11月降準置換到期MLF的可能性已經不大。”王青稱。
對于接下來是否會出現降準降息,龐溟表示,考慮到促進實體經濟修復、降低實體經濟和市場主體融資成本、協力合策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進一步引導貸款利率下行仍十分必要,預計下周與MLF較大關聯的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保持不變的概率較高,但5年期以上LPR仍有下調空間。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從10月份情況看,10月份金融數據喜憂參半,社會融資和貸款增量有所回落,企業中長期貸款維持較高景氣度但居民貸款增長乏力。金融管理部門應繼續落實好前期支持和服務實體經濟舉措,貨幣政策仍應加大實施力度,適時進行降準、降息,并運用多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提振市場主體有效融資需求。
“鑒于年末穩增長資金需求仍然較大,市場流動性需要持續保持相對寬裕狀態,預計下一步央行或平穩置換12月到期的5000億元MLF,同時還有可能會擴大逆回購操作規模。”王運金預計,年末小幅降準的概率要大于降息;結構性工具持續支持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
王青判斷,11月MLF利率不動,但當月5年期LPR報價有可能再度下調15個基點;9月商業銀行啟動新一輪銀行存款利率下調過程,為報價行下調5年期LPR報價加點提供動力,四季度居民房貸利率有望持續下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