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當前滾動: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產業鏈地位穩中有進——2022年第三季度我國宏觀經濟與財政政策分析報告

2021-11-15 08:08:56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華財經北京11月15日電 2022年三季度,發達經濟體增長持續下滑、通脹嚴重且面臨衰退風險。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恢復,主要指標恢復回穩,在全球產業鏈地位上升。


【資料圖】

發達經濟體下行壓力加大?或將陷入衰退

近期,世界銀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紛紛下調2022年、2023年及中長期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主要經濟體普遍面臨增速下滑甚至陷入長期衰退局面。

IMF在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將明顯放緩,從2021年的6.1%放緩至2022年的3.2%。2023年全球經濟形勢將更加嚴峻,預測值下調至2.7%,全球將出現大范圍的增長放緩,美國、歐元區兩大經濟體將繼續處于增長停滯狀態。當前,一些經濟體已經出現經濟收縮。例如,日本出現日元大幅貶值和債券拋售現象,歐盟高通脹和經濟衰退趨勢明顯。美國在加息和縮表的重壓下,預期2023年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較大。

糧食和能源價格上漲以及供需失衡推升了部分發達經濟體的通脹預期,發達經濟體普遍出現20世紀80年代以來最高的通貨膨脹。貨幣政策應對通脹效果有限且加大了不確定性風險。在應對通脹的過程中,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加速轉向,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需求拉動型通脹,但對于抑制供給沖擊和成本推動型通脹作用有限。這些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正陷入控通脹和穩經濟的兩難。

各國的低碳發展戰略仍將持續。盡管面臨通脹、衰退等困境,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仍將長期堅持。首先,較高的化石燃料價格為各國政府和消費者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投資可持續能源解決方案提供了強有力的激勵。其次,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變化推動清潔能源發展。可再生能源在很大程度上不會產生外部依賴性。因此,綠色轉型是增強能源系統韌性、應對能源問題政治化傾向的強大機制。最后,綠色轉型是一個持續數十年的過程,在此期間,能源結構將逐步從化石能源轉向清潔替代能源。在短期內,一些國家和地區會繼續使用傳統能源來應對能源問題,但這不會影響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進程。

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2022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0%,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3.9%,比二季度加快3.5個百分點。各地區各部門加快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措施,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恢復,三季度經濟恢復向好,明顯好于二季度,生產需求持續改善,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基建和制造業投資提振固定資產投資。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7%,比二季度加快1.5個百分點。1月至9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9%。投資領域,基建和制造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積極財政政策等一攬子穩增長政策措施的持續發力。其中,基建投資同比增長8.6%,增速比1月至8月加快0.3個百分點,連續五個月回升;制造業投資增長10.1%,增速比1月至8月加快0.1個百分點。

外貿呈現較強發展韌性。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達31.1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9.9%。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2.0%,拉動GDP增長1.0個百分點。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27.4%,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

工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恢復超預期。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較二季度回升4.1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同比增長4.1%,較二季度回升4.3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對工業經濟拉動作用顯著。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比上月加快2.1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改善,高質量發展基礎更加穩固。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8.5%、6.3%,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4.6、2.4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8%、5.5%,也明顯快于服務業的總體增速。從投資結構來看,我國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0.2%,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3.4%、13.4%。

我國產業鏈地位穩步提升

第一,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強化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我國通過擴大國內循環,并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不斷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極大提升了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

第二,外資踴躍投向產業鏈各個領域。近年來,外商投資主動與我國發展戰略領域相契合。據統計,2021年國際資本對華投資大都流向了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硬核技術領域。2022年5月,中國歐盟商會發布的《碳中和:歐洲企業助力中國實現2060愿景》表明,67%的在華歐洲企業已設立碳中和目標并開始采取行動。

第三,我國在新能源等未來產業領域處于領先位置。正因為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新能源行業是全球的長期重大議題,在能源價格上漲的當下勢必強化而不是削弱各國發展新能源的激勵。我國在太陽能電池板等新能源設備生產、風電核電等電站建設、低碳技術研發和應用等各領域均占據優勢地位。與新能源行業一樣,數字經濟也是重要的未來產業。今后,全球幾乎所有行業和領域都將或多或少實現數字化轉型。我國已經走在搶抓數字化的前列。

進一步優化宏觀經濟政策舉措

第一,加快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措施。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在擴大需求上積極作為,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繼續在穩增長、保就業等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通過保持合理支出強度、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等舉措,為穩定宏觀經濟出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進一步落實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推動各項助企紓困政策切實發揮紅利,緩解中小微企業資金困難,為市場主體注入活力。加快專項債券資金使用,落實項目建設主體配套融資支持,把資金更快落實到項目建設中,發揮基建投資的乘數效應,更有效拉動社會需求。加強財政與貨幣政策聯動,支持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落地。

第二,加強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持續推動突破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支持企業加強技術研發攻關,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支持統籌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任務,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支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支持做好能源保供穩價工作。健全應急保障機制,完善國家儲備體系和市場調節機制。

第三,維持制造業占比基本穩定。保持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相對完整,守住重要生產環節本土化制造優勢。保持制造業占比基本穩定,促進制造業提質增效。利用平臺經濟和工業互聯網強化主導產業上下游延伸、左右鏈配套,鞏固傳統產業鏈,塑造新興產業鏈,加強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利益綁定和戰略合作,推動全鏈條協同創新。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促進關鍵技術和產品的國際供應更為多元化,改善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建立與高水平開放相適配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數據庫、安全評價體系及預警機制。

(作者簡介:閆坤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稅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研究員,劉誠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關鍵詞: 分析報告 宏觀經濟 財政政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