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人民銀行11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61.29萬億元,同比增長11.8%;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6152億元,受基數較高等因素影響,同比少增2110億元;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9079億元。
在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看來,高基期效應疊加專項債發行提速、繳稅大月等因素大幅推升財政存款,使M2增速在見頂后維持緩慢下行,但穩信貸、寬信用帶來的信貸投放高景氣度繼續強力支持M2增速。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也表示,在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和加快推動下,對公信貸投放和非標融資維持一定景氣度,有助于拉動M2增速。
新增信貸方面,龐溟表示,伴隨著宏觀經濟積極因素不斷積累、企業經營預期持續改善、基建和制造業相關融資需求發力,以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保交房專項借款、專項債盤活等效果顯現,在9月信貸大幅沖量后,10月企業部門中長貸增量仍然搶眼,說明市場主體內生信用需求穩步恢復。
針對為何10月社融規模增量少于上年同期,溫彬指出,表內人民幣貸款和政府債券融資是10月新增社融的主要拖累,信托和委托貸款仍為重要支撐。“在5000億元地方債結存限額加快盤活下,10月專項債發行較多,但國債到期量較大,疊加專項債發行節奏錯位,全月政府債凈融資額同比少增3376億元。高基數效應和內生融資需求偏弱下,10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3321億元。”
在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看來,10月金融數據下行,除受當前實體經濟活躍度不足、樓市低迷影響外,更多是季末透支效應的體現,符合今年以來金融數據波動的一般規律,并不代表寬信用進程逆轉。
考慮到技術改造、設備更新、購置升級等方面支出長期以來在制造業投資中占比較高,龐溟指出,其對后續推動信貸和社融增長而言確定性較高。在穩預期、穩主體、穩就業、穩民生、穩增長的政策背景下,龐溟預計,四季度貨幣政策整體上仍將維持適度寬松基調,社融數據仍將持續改善。流動性仍將保持合理充裕,但項目資金、實物工作量、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和彈性增強等因素有可能導致資金面波動性加大。
展望未來,王青預計,在季末透支效應退去、財政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增長的帶動下,11月新增信貸有望恢復同比多增,各項貸款余額增速也將恢復上行,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仍是主要增長點。綜合考慮我國現階段情況,王青判斷,本輪寬信用進程將會抵達年底,這也將為四季度及明年初穩定宏觀經濟運行提供有利的貨幣金融環境。
不過溫彬也提醒,在疫情反復擾動生產消費下,市場主體預期仍弱,疊加季節性效應,寬信用進程或有放緩;后續逆周期政策需進一步加力,在激活市場主體活力的同時,進一步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助力我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關鍵詞: 人民幣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