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全球觀天下!【財經分析】工業互聯網進入快速發展期 幾大潛力仍待挖掘

2021-11-08 15:50:24 來源:新華財經

7日,2022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沈陽舉行,吸引數百位全球頂尖行業專家、領軍企業代表參會。業內人士指出,未來五年,將是工業互聯網從起步探索轉向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應在認知、投入、人才、創新等領域持續挖掘潛力,讓工業互聯網賦能新生活。

工業互聯網改變生活


【資料圖】

一個四四方方的采樣間,內設攝像頭和機械手臂。人們只需要用手機掃碼,在攝像頭前進行人臉識別后,就可以根據語音提示在玻璃窗前完成自助核酸采樣,全程沒有人員接觸。

“這是我們推出的便民核酸檢測機器人,可完成身份信息采集、人證核驗、核酸采樣采集、樣本封裝保存、環境消殺、信息收集、數據上傳、異常報警等完整核酸采樣流程。”科大迅龍AI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楊帆說,“無人化、自動化檢測能有效減少人員聚集帶來的安全隱患,目前已在上海、安徽實現落地應用。”

用衛星遙感支持貸后管理、用高點位攝像頭關注高標準農田建設、用互聯網平臺實現能源管理……隨著大數據、5G、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工業互聯網正加快崛起,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行業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日益凸顯。

在金融領域,工業互聯網正實現應用。工商銀行利用遙感衛星定期拍照,通過AI算法實現前后對比,足不出戶就能辨別重大工程項目的施工進展,既能幫助貸款客戶有效掌握項目實際進展情況,也有助于該行進行貸后管理,實現風險控制。

在能源領域,依托5G+工業互聯網,中國鐵塔將站址優勢和24小時備電能力充分融合,為電動車用戶提供智能換電。通過手機掃碼,騎手只需15秒就能實現滿電續航,解決了出行后顧之憂和充電安全隱患。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遼寧省分公司副總經理孫儒峰表示,企業未來會持續在環保、糧食、綠色能源、邊緣計算等領域發力。

來自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突破4萬億,預計2022年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將達到4.45萬億元,占GDP比重預計將上升至3.64%。

應用與人才仍是關注重點

《全球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報告》《工業軟件創新發展倡議書》《工業安全系統典型應用案例庫》、2022“數字領航”企業名單、數字化應用場景需求……在大會開幕式上,一系列成果和需求發布,展現出我國工業互聯網蓬勃發展的不竭動力。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表示,未來五年將是工業互聯網從起步探索轉向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我國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關鍵時期。

這個時期,企業轉型發展已由傳統的大規模投資、大規模技術改造向生產效率、節能降耗等工藝管理生產的小切口、關鍵環節提升轉變。遼寧省工信廳兩化融合推進處處長高宇恒表示,目前發布的場景需求都是根據企業生產、管理、供應、物流中具體的數字化痛點和堵點挖掘的;希望利用產業數字化的應用場景資源,解決企業實際問題,推動企業小步快跑。

推動場景落地,也需要供應商、服務商為企業提供更多合適、可用的供給產品。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總工程師王寶友表示,工業互聯網能實現各類新技術的融合,對于供應商、服務商來說是不小的挑戰。政府層面,也要適時提供公共供給產品,以解決一些領域數據資源共享、資金投入等方面的難題。

同時,工業互聯網時代,人才短缺仍是關注重點。有數據顯示,到2025年,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950萬。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朱小兵表示,不論是軟件工程師、硬件工程師還是算法工程師,如何把他們變成懂生產、懂經營、懂設備的復合型人才,這一過程還需要時間去沉淀。

此外,工業互聯網安全越來越受關注。奇安信集團副總裁何新飛指出,工業互聯網要以“零事故”為目標,解決“業務不中斷”“數據不出事”“合規不踩線”三大挑戰,這需要通過業務場景與安全能力融合、數據安全防護與業務場景融合、組織管理和技術實施融合的“三融合”,全面提升安全能力。

多領域仍需持續發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表示,今后十五年,正是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等新一輪工業革命核心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制造工業完全可以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集中優勢力量打一場戰略決戰,實現戰略性的重點突破、重點跨越,實現中國制造工業的跨越發展。

為此,業內人士建議,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需要深挖如下領域潛力。一是轉變認知。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企業、政府都要對數字化轉型有正確的認知。軟通動力高級副總裁吳江表示,這需要加強引導和示范,比如在各地市舉辦多場普及數字化轉型的課程,幫助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打好基礎。

二是加強創新。王寶友表示,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工業經濟融合的一種新生態,對技術創新有持續的帶動作用。各地,特別是老工業基地,需要充分利用傳統工業優勢和國家支持政策,一方面利用外腦提高創新能力,一方面深挖場景優勢,進一步釋放工業化的發展效能。朱小兵表示,創新的環境尤為重要,只有通過快速試錯,才能以點帶面推廣應用,這個過程中,企業要敢于為失敗買單。

三是加大投入。除了資金投入,更需要人才、政策、技術、服務等全方位的投入。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表示,工業互聯網時代,企業單一提高生產效率是不夠的,更需要將高效率制造的產品銷售出去。這需要企業既提供制造,也要提供服務,更要考慮到今后持續的發展,才能在數字社會里實現生產。

關鍵詞: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