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臺《關于加快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的意見》,啟動首批15個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建設,推動川藏鐵路、京滬高速改擴建、平陸運河、長沙黃花機場(三期)等一批重大工程開工建設……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人31日介紹了交通運輸系統在促內需、擴投資方面取得的積極成效。
(資料圖片)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2.7萬億元,同比增長6.3%。分方式看,完成公路投資20573億元,同比增長10.0%;完成水運投資1124億元,同比增長6.4%。
業內專家指出,前三季度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明顯高于去年全年4.1%的增速水平,維持了高位運行,顯示擴大交通有效投資取得了積極成效。主骨架路線方案的落地將進一步帶動交通設施投資,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提供了有力支撐。
圖: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變化 (來源:交通運輸部)
公路項目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交通運輸部進一步加快設計審查審批工作,加強重點公路建設協調調度,一批公路重大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顧志峰表示。
數據顯示,1—9月,全國新開工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道項目299個,建設總里程9645公里,項目總投資8826億元。其中,9月份新開工重大項目34個,建設里程2132公里,投資額3853億元,在今年已開工項目總投資中占比約43.7%,環比增長約277%。
據顧志峰介紹,國內距離最長、斷面最大、運行速度最高的公路水下盾構隧道——江蘇省海太過江通道,滬昆高速江西省昌傅至金魚石(贛湘界)段改擴建工程,京昆高速漢中至廣元段擴容工程(四川境),都勻至香格里拉高速西昌至香格里拉段(四川境),云南省勐海至打洛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
1—9月,全國共建成通車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道項目337個,總里程9756公里,項目總投資5574億元。其中,9月份已完工重大項目41個,建設里程1441公里,投資額1251億元,在今年已完工項目總投資中占比約22.4%,環比增長約32.2%。
滬昆高速公路浙江省金華至浙贛界段改擴建工程、大廣高速江西省南康至龍南段擴容工程、德州至上饒高速安徽省池州至祁門段、恩施至廣元高速重慶新田至高峰段(新田長江大橋)等一批公路重大項目建成通車。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周健認為,今年以來,交通運輸行業適度超前開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擴大交通有效投資,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取得了明顯成效。
水運投資保持良好增勢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青年首席研究員邢虎松表示,我國水運投資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為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增加就業崗位、穩定經濟大盤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水運基礎設施投資方面,形成了“開工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儲備一批”的良好態勢,隨著我國交通強國的加快推進,我國水運發展獲得良好的政策環境,尤其是內河水運。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完成水路建設投資1123.5億元,同比增長6.4%。其中,內河建設完成投資541.9億元,同比增長7.3%;沿海建設完成投資572.8億元,同比增長5.3%。
業內專家指出,內河建設投資增速略快于沿海建設,主要原因為:一是地方經濟穩步發展,對沿海內河等水運建設需求仍然不斷增長,如江蘇、浙江、廣東等;二是今年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近期出臺的一系列破解要素制約的政策利好,推動了一批前期工作項目的快速開展,三季度項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且逐步開工建設,投資穩步增長;三是內河水運建設仍處于快速發展期,是投資增速的主體,如河南、湖南、四川、廣東等地的投資增速均超20%。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水運所運輸經濟室主任劉長儉表示,今年以來,我國水運建設在推進通道建設、提升樞紐能級、完善網絡布局、發展多式聯運等方面均取得了積極成效。
具體來看,水運通道項目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陸運河正式開工建設。圍繞推進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長江上游朝天門至涪陵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等有序推進,長江中游蘄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已完成竣工驗收。此外,引江濟淮航運工程、京杭運河浙江段三級航道工程、山東小清河復航工程、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工程等重點航道項目加緊建設,岷江、嘉陵江、烏江、贛江一批新建船閘工程持續推進,西津水利樞紐、柳江紅花水利樞紐二線船閘工程、廣東崖門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等也在抓緊實施。
沿海港口碼頭項目陸續開工、建成。舟山液化天然氣碼頭、南通港通州灣港區通用碼頭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建成,天津港北航道擴建工程、茂名港通用碼頭工程等一批項目陸續開工。
水運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實施。今年以來已建成蘇州港太倉港區四期等4座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另有廣州港南沙四期、寧波舟山港梅山二期等多座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項目正在有序推進,我國已建和在建自動化碼頭規模均居世界首位。
“6軸7廊8通道”格局基本形成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舒馳表示,截至目前,我國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總規模已位居世界前列,“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空間格局基本形成,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為進一步加快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交通運輸部日前聯合國家鐵路局、中國民航局、國家郵政局印發了《關于加快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的意見》。
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主骨架能力利用率顯著提高,實體線網里程達到26萬公里左右;到2030年,主骨架基本建成,實體線網里程達到28萬公里左右;到2035年,主骨架全面建成,為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意見的出臺標志著我國綜合交通通道規劃建設進入了新階段。一是主骨架將高效連接我國主要城市群和經濟增長極,為我國區域發展戰略和國土空間開發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二是主骨架將率先落實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質量效益、一體化融合、創新驅動”三大轉變任務,促進我國綜合交通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三是主骨架將實現優化布局、統籌融合、綠色智慧安全發展,在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
此外,作為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服務性行業,主骨架高質量發展將帶動建筑、裝備制造、新能源等關聯產業的發展,為物聯網、無人駕駛等新技術以及通道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模式提供平臺,大規模、多維度、長鏈條地支撐培育內需、積極擴大交通有效投資。
“有些水運項目是綜合立體網中的短板,比如意見提出加快打通長三角、珠三角和支流高等級航道瓶頸節點。”劉長儉表示,意見的出臺能夠有效補齊短板,發揮綜合立體交通網的綜合效率和組合優勢,更好提高交通投資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劉長儉還表示,有些水運重大項目屬于新基建項目,比如積極推進智慧航道和智慧港口建設、完善內河高等級航道電子航道圖等,這些項目能夠推動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水運項目建設的推進,能夠進一步提升大通道的設施保障能力和水平,有助于暢通國民經濟大循環、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更好支撐我國新發展格局構建。
關鍵詞: 有效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