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鉬業近日公布的三季度報告顯示,實現歸母凈利潤53.06億元,同比增長49.12%。不過第三季度僅為11.58億元,同比僅增加0.73%,環比下降約5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對此,洛陽鉬業董事長袁宏林對新華財經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受益于價格的上漲和銅、鈷、鈮等主要產品的產量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保持了快速增長。三季度以來,因主力礦種價格下行以及非洲物流受阻影響銷量,利潤出現環比下降。目前產品價格正逐步企穩,物流問題也將逐步得到緩解。”
周期波動影響
洛陽鉬業主要從事基本金屬、稀有金屬的采、選、冶等礦山采掘及加工業務和礦產貿易業務,擁有較為完整的一體化產業鏈條。目前,公司主要業務分布于亞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和歐洲五大洲,是全球領先的鎢、鈷、鈮、鉬生產商和重要的銅生產商,亦是巴西領先的磷肥生產商,同時公司基本金屬貿易業務位居全球前三。
今年上半年,資源類板塊景氣度較高,其中,有色金屬業績增速領跑申萬一級行業,實現109.39%的行業凈利潤增速,洛陽鉬業亦貢獻良多。
作為礦業企業,洛陽鉬業的業績受到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周期影響,呈現一定的波動。如2018年,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近70%,2019年凈利潤同比下降59.94%,而2020年和2021年凈利潤則同比分別增長25%和119%。
今年下半年,大宗商品的周期性波動再次顯現。國信證券研報指出,2022Q1-Q3LME銅現貨結算價分別為9997美元/噸、9513美元/噸及7745美元/噸,現貨鈷價分別為53.0萬元/噸、49.2萬元/噸及34.6萬元/噸。根據券商數據,銅、鈷銷量方面,受剛果(金)物流及其他因素影響,2022第三季度,公司TFM銅金屬銷量為1.5萬噸,環比二季度下滑76.6%,TFM鈷金屬銷量為1358噸,環比二季度下滑72.6%。銅、鈷產品量價齊跌是導致公司第三季度單季業績環比下滑的原因之一。
加大海外購礦
河南有色金屬協會秘書長李如酉認為,銅兼具金屬屬性與金融屬性,盡管疫情以及高銅價等因素對銅的下游消費有一定的抑制,但受新能源汽車、儲能、光伏、風電、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帶動,這兩年銅箔、高端銅板帶、高端棒線材需求量仍大幅增長。
按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21年,中國銅材產量2124萬噸(含重復統計),同比增長0.27%。前十名省區產量1870萬噸,占全國總量的88.08%。2022年上半年,全國銅材產量1023萬噸,同比增長2.36%。
近年來,洛陽鉬業也對包括銅在內的新能源金屬礦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先后出手銅、鈷、鎳等不同金屬,實現業務從原有的以鉬鎢為主,拓展到多元產品組合,避免品種價格波動給公司營收和利潤帶來的不穩定性。
公開資料顯示,洛陽鉬業2013年正式走向海外。當年,洛陽鉬業以8.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澳大利亞北帕克斯銅金礦NPM80%權益;2016年收購巴西的鈮磷業務和剛果(金)TFM銅鈷業務56%股權;2017年收購TFM24%股權,對TFM權益提升至80%;2018年參股印尼華越鎳鈷30%股權,布局6萬噸鎳鈷濕法冶煉項目;2020年收購剛果(金)KFM銅鈷礦95%的權益。
袁宏林告訴記者,公司擁有極具競爭力的開發及運營成本優勢,采取逆勢低成本擴張的戰略,在行業底部成功并購世界級礦山,由于露天開采、儲量大、品位高,因此,其開采成本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以低成本實現世界級礦山儲量到產量的轉化,是公司內生性增長的基礎。
目前,洛陽鉬業在剛果(金)的TFM混合礦和KFM兩大項目正在建設中,2023年銅、鈷產量將大幅增長。據推算,一旦全部建設完成,TFM可年產45萬噸銅、3.7萬噸鈷,KFM可年產9萬噸銅、3萬噸鈷,較之當前,洛陽鉬業的銅鈷產量將實現翻一番以上,洛陽鉬業也將會成為全球鈷礦企業的龍頭。
多品種布局確實給洛陽鉬業帶來“熨平”價格的作用。就前三季度的整體情況看,洛陽鉬業各板塊運營良好,符合產量預期。剛果金業務銅(TFM)、鈷產量分別為18.74萬噸和1.53萬噸,同比增幅分別為23.02%及37.63%;中國業務鉬、鎢產量分別為11461噸和6003噸,同比分別下降3.43%及6.89%;巴西鈮、磷產量分別為6924噸和85.6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0.43%及2.19%;澳洲NPM(80%權益)銅、金產量分別為16940噸和12396盎司,同比減少3.66%及18.51%。
推動上下游協同
在洛陽鉬業頻繁出手的海外并購中,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并購,即2018年收購全球第三大金屬貿易公司埃珂森(IXM)100%的股權。作為該企業為數不多的非礦產收購,這一收購被國際人士認為,中國企業開始通過“縱向一體化收購”彌補供應鏈短板,加強企業在全球金屬貿易領域的話語權。
IXM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在全球范圍內專注于銅、鋅、鉛和貴金屬精礦以及精煉銅、鋅、鋁和鎳的貿易,業務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根據洛陽鉬業的公開財報信息,IXM近年來實物貿易比重不斷提升。數據顯示,2019年7月交割后至年底,IXM完成金屬礦物實物貿易量(銷售量)106.2萬噸、精煉金屬實物貿易量(銷售量)142.19萬噸。2019年全年,IXM實現利潤總額超1億美元,是自2006年成立以來的最佳業績。2020年,IXM實現金屬貿易量(銷售量)534萬噸,貢獻凈利潤超1億美元。2021年,IXM全年完成金屬貿易量(實物量)650萬噸,實現利潤1.6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TFM完成金屬貿易量(實物量)461萬噸。
袁宏林說,IXM的金屬貿易業務與洛陽鉬業現有的礦山采掘與加工業務具有協同效應,洛陽鉬業近年來積極探索“礦山+貿易”的現代礦業發展模式,進一步提升了洛陽鉬業在金屬品種中的市場影響力。目前,洛陽鉬業自有礦山生產的銅、鈷、鈮等產品均通過IXM銷售。
同時,洛陽鉬業依托IXM在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洛陽片區設立的貿易平臺,正把更多的礦產貨物流、貿易流引入河南。根據規劃,平臺預計在2022年完成貿易額人民幣50億元,前三季度已完成貿易額46億元。下一步,洛陽鉬業將積極做大這一平臺,實現“坐標中原,買賣全球”的目標。
在三季度中,洛陽鉬業最受關注的事件,莫過于9月30日寧德時代宣布將通過全資子公司四川時代,間接持有洛陽鉬業約53.30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24.68%,交易完成后將成為洛陽鉬業的第二大股東。
早在2021年4月11日,洛陽鉬業與寧德時代就新能源金屬達成全方位戰略合作。寧德時代通過其控股的子公司邦普時代投資入股洛陽鉬業在剛果(金)的 Kisanfu項目母公司IXM控股有限公司,占比25%。彼時,雙方確定共同開發這一世界級銅鈷礦。今年7月22日,股權交易轉讓完成。
袁宏林介紹,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目前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將帶動中國產業不斷升級。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讓相關企業越來越重視上游銅、鈷、鋰等資源的可靠供應保障,尤其是符合SG高標準的金屬原料。在全球深耕布局上游資源、專注ESG建設的洛陽鉬業,與這些需求相契合。
根據未來規劃,洛陽鉬業將聚焦新能源金屬領域,并在此領域持續尋找機會做投入,形成優勢和特色。有券商研究報告指出,剛果(金)TFM混合礦、KFM項目完成之后,洛陽鉬業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鈷供應商。袁宏林表示,寧德時代入股后,對洛陽鉬業下游的產品銷售方面會有較好的協同效應,雙方還將在新能源上游資源的獲取方面密切配合,但洛陽鉬業將堅守礦業本質,專注于上游礦產資源的開發,始終堅持現有的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