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中國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穩步擴大金融開放

2021-10-31 08:37:52 來源:城市金融報

近年來,中國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擴大金融開放,金融業對外開放呈現新局面:取消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人身險領域外資股比限制;推進跨境證券市場的互聯互通;啟動滬深港通、滬倫通、債券通,完善合格機構投資者制度,取消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

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統籌開放與安全,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正從制度和機制上向著更高水平邁進,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

銀行業保險業開放取得新進展

“十年來,中國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實現又一次飛躍。”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一級巡視員葉燕斐說。

取消銀行業保險業外資股權比例限制,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首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首家外資獨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相繼成立;外資準入數量型門檻大幅降低,包括取消總資產、經營年限、設立代表處年限等要求;中外資銀行保險機構經營范圍基本實現一致……

對深耕中國金融市場的國際金融機構而言,這十年是“首家”層出不窮、業務規模和服務范圍大幅擴張的十年。

中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5月末,外資銀行在華共設立了41家外資法人銀行、116家外國銀行分行和134家代表處,營業性機構總數919家,境外保險機構在華共設立了67家外資保險機構和80家代表處。

2022年上半年,開放實例落地又取得新進展。批準施羅德交銀理財有限公司、德國巴登-符騰堡州銀行上海分行開業,批準貝萊德建信理財公司參與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批準大新銀行在已有法人子行的基礎上,再新設直屬外國銀行的分行,成為全國首家“雙牌照”銀行。

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穩步推進

近年來,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穩步推進。

市場開放不斷深化。交易型開放式基金(ETF)納入滬深港通標的落地實施;滬倫通機制對內拓展到深交所,對外拓展至德國、瑞士市場;A股納入國際知名指數并不斷提升比重;在香港推出A股指數期貨;中日、內地與香港ETF互通產品順利推出并平穩運行。

產品開放穩步推進。合格境外投資者新規發布,允許合格境外投資者投資商品期貨、商品期權等衍生品,目前已有9個品種向境外投資者開放,其中2021年新增原油、棕櫚油期權兩個國際化品種。

行業準入全面放開。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外資股比限制全面放開,一批外資金融機構加快在華投資展業步伐。截至2021年末,12家外商控股或全資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獲批。

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已成長為全球第二大市場,開放程度日益提升,吸引了越來越多國際投資者積極參與,他們對中國資本市場繼續擴大開放寄予期待。

中國金融市場吸引力增強

隨著金融業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金融市場的吸引力與日俱增。

一大批國際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發展。中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1年,在華外資銀行資本和資產均較十年前增長超過50%,在華外資保險公司資本十年間增長1.3倍,資產增長6倍。

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不斷上升。不斷拓展的開放渠道,吸引大批國際中長期投資者加快配置人民幣資產。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2021年末,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證券21554億美元,較2012年末增長3倍。

作為中國擴大金融開放的最新例證,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的啟動漸行漸近。屆時境外投資者可以通過該機制購買中國市場的金融衍生品,滿足利率風險管理需求。

增持人民幣資產、投資增設機構、廣納中國人才,包括瑞信、高盛、花旗、摩根大通在內的國際金融機構,紛紛加大在中國的投資,以期在激烈競爭中鞏固自身市場地位。

高盛中國聯席主管兼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范翔表示,中國持續擴大金融開放,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外資投資便利度,是外資機構競相布局中國金融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在行業準入放開疊加資本雙向流動加快背景下,外資機構布局中國市場進程將繼續提速。

彭博亞太區總裁李冰認為,未來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將不斷提升,這不僅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發掘中國金融市場潛力、捕捉機遇,同時也有助于推動中國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康 健)

關鍵詞: 中國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穩步擴大金融開放 銀行業保險業 中國金融市場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