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全球不確定性交織、經濟增長遭遇“逆風”的背景下,高盛、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外資機構近期或亮明、或重申看好A股投資價值。作為外資對A股投資的重要渠道,QFII的投資動向備受關注。隨著三季報逐漸披露,外資重倉哪類行業板塊?前十大重倉股是哪幾只?持倉股業績表現又如何?帶著諸多問題,新華財經梳理了QFII三季度持倉動向,可對外資現階段偏好窺知一二。
截至目前,A股已有2049家公司發布三季報,QFII布局281家上市公司,其中現身239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持股數量達25.55億股,持股總市值達486.51億元。在上述281只個股中,奧普特最受外資青睞,同時被高盛集團、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巴克萊銀行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銘基國際投資公司5家外資機構持有,而立新能源、克明食品、北新建材、瑞豐新材分別被4家不同外資機構關注。
行業方面,瑞銀、摩根大通等外資機構用“真金白銀”持續挖掘核心資產價值,對生物醫藥、電力設備、化工三個行業持股市值均超過40億元,分別為96.85億元、66.32億元和41.50億元。梳理發現,今年一季度、二季度生物醫藥行業分別為外資第三、第二大重倉行業,顯而易見QFII對其加碼投資趨勢不改。分析表示,在醫保政策邊際改善以及業績推動的影響下,醫藥板塊存在反彈空間,可關注基本面穩健向好、政策利好支持、有估值修復預期的細分板塊,如特色器械、創新藥、品牌中藥、研發外包等。
統計發現,一方面,當前生物醫藥板塊整體估值依然處于歷史低位水平,市盈率已跌至23.3倍。另一方面在于三季報業績推動,截至目前A股共有141家生物醫藥公司披露三季報,其中84家公司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實現增長,占比達59.57%。
從重倉持股市值來看,三季末QFII持股市值超10億元的有13只。其中,國軒高科QFII本期持股市值最多,達到34.86億元;上海銀行緊隨其后,QFII持股市值也達到24.93億元;廣聯達QFII本期持股市值則達到20.65億元;而愛爾眼科、海大集團、泰格醫藥、奧普特4只個股QFII持股市值亦均逾15億元。
QFII持股市值超10億元個股
從持股數量來看,截至三季末,QFII最重倉的是藍籌股上海銀行,且為長期戰略投資,持股數量高達4.26億股。探究發現,從2019年起西班牙桑坦德銀行長期位列其第三大流通股東位置,截至三季末持股比例達6.73%。而從新增持股來看,華測檢測、網宿科技、愛爾眼科季內被大幅加倉,持股分別增加2994萬股、2535萬股、1570萬股。不過也有部分個股被減持,衛星化學被減持居首,持股數由上期的6820萬股降至2262萬股,減倉幅度達67%。
從QFII三季度持股動向看,布局了115只創業板、65只中小板個股,主板、科創板個股占比相對較小。值得注意的是,奧迪威是QFII三季度新進的唯一一只北交所個股。業內人士稱,在創業板大多數股票下跌的時候,外資流入意味著其對相關個股的看好,在拋售中收集籌碼。因部分創業板、中小板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突出、具有高成長性與創新能力,外資機構較為聚焦具有增長潛力的優質投資價值標的‘資源池’。
據新華財經梳理,QFII三季度新進的家聯科技(9.24%)、國軒高科(9.22%)、美瑞新材(6.54%)、冠盛股份(4.46%)、潤貝航科(3.91%)、江南奕帆(3.82%)、奧迪威(3.69%)、健康元(3.64%)、嘉益股份(3.45%)9股占公司流通股比例逾3%。探究發現,新進占公司流通股比例最高的家聯科技,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有3席為QFII所占據,合計持股262.26萬股。
QFII所持公司業績增幅排名
關鍵詞: 生物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