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官網顯示,僅10月以來截至10月19日,已有20余家中小銀行增加注冊資本事宜獲批。中小銀行為何成增資“主力軍”?這些銀行多選用哪種方式增資?要拓寬補充資本渠道,中小銀行需補上哪些“短板”?
今年以來,商業銀行變更注冊資本事宜密集獲批。
銀保監會官網披露的統計數據顯示,僅10月以來截至10月19日,已有20余家銀行變更注冊資本事宜密集獲批。據了解,這些獲批復的銀行多為中小銀行,且均為增加注冊資本。
抵御風險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日前,嘉興銀行在其官網發布《關于嘉興銀行增資項目的公告》稱,該行啟動增資擴股,擬發行不超過10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50億元。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披露信息顯示,嘉興銀行本次增資擬征集不超過67家合格投資人參與認購,擬增資價格不低于4.79元/股,單個投資人的投資股數不低于1500萬股,合格投資人認購新發行股份不超過100000萬股,合計認購股份對應比例不超過總股本的41.3%。
10月14日,桂林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透露,截至9月末,桂林銀行順利完成第七輪增資擴股,募資規模達101.61億元,創下了國內近5年來非上市銀行單次配股募集資金最多、參與配股股份占總股本比例最高、廣西金融機構單次發行新股最多、募集資金最多等多項紀錄。
據了解,一般而言,中小銀行增資擴股方式主要是利潤轉增注冊資本、原始股東增資、引入戰略投資者增資擴股等。如果是上市銀行,還可以在資本市場上通過定增等方式實現進一步融資。
調查發現,10月以來中小銀行注冊資本的增加主要分為利潤轉增、資本公積轉增及定向增發三種情況。從這一輪增資擴股的銀行情況看,通過利潤轉增的方式增加注冊資本占據主流。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留存利潤是中小銀行內源性資本補充最主要的資金來源,有助于中小銀行抵御風險、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一般來說,中小銀行注冊資本越高,反映這些銀行資產實力在增強,市場信用度也越高,同時,有助于這些銀行擴大經營規模。因此,部分中小銀行增資擴張,主要是為了補充資本。另外,銀行也可能通過增資引入戰略投資者,進一步調整股東結構,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經營能力等。”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表示,銀行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充足的資本金一方面是業務持續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自身風險防范水平。“在近兩年經濟增速下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行業競爭加劇等背景之下,中小銀行普遍面臨增長放緩和不良上升等經營壓力,因此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的需求增加。”
于百程表示:“從銀行增加注冊資本的主要方式看,一種是銀行內部,未分配利潤轉增或資本公積轉增注冊資本,一種是外部融資,通過配股或定向募集新股的方式增加注冊資本。后一種方式在變更注冊資本前還需要經過配股或募集新股方案的審批,因此,通過利潤轉增的方式增加注冊資本成為很多中小銀行的首選。”
“從銀保監會公布的行政許可審批看,中小銀行多數注冊資本增加幅度較小,以利潤轉增的方式為主。這種方式通過減少分紅來增加利潤留存補充資本金,不改變原有股東結構,是一種常規化的、具有持續盈利能力的銀行采取的補充注冊資本方式,有利于銀行競爭力的提升。”于百程進一步分析道。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認為:“從監管角度來說,密集批復增資擴股方案也體現出監管工作的高效,充分響應市場訴求。”
為了提高風險抵御能力,更好支持實體經濟,近年來監管不斷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例如,鼓勵中小銀行通過永續債補充資本,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等等。
引入“活水”提高資本管理水平
對中小銀行而言,順利增資需要綜合考慮利用內源方式還是外部引入戰投方式。蘇筱芮認為,銀行需要在評估自身實力的同時,對外部戰略投資者進行積極引進,使之成為中小銀行高質量發展的“活水”。
若是引進戰略投資者,對于部分中小銀行來說,如何提升投資者吸引力是關鍵。由于注冊資本變化,勢必引發股東結構和經營管理權出現一定變化,或原有股東按比例增加出資,如何獲得股東一致同意等也是謀求增資的銀行需要平衡的問題。此外,引入外部資本,銀行也必須嚴格篩選,不能盲目引入。
“引入戰略投資者后,對部分中小銀行來說,健全公司管理制度,讓‘三會一層’明確各自邊界,各司其職,高效運作;培育依法合規開展業務的企業文化等。”周茂華表示。
因此,業內分析認為,在謀劃增資擴股時,銀行應做好資產負債管理、資本管理及風控能力建設,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而在引入戰略投資者之后,銀行還應該持續完善股權治理。
周茂華表示:“銀行可以通過上市、創新資本補充工具等拓寬補充資本渠道;不斷完善內部治理,提升金融服務供給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挖掘內源性補充資本潛力;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銀行還應不斷優化資產結構,提升資本效益及推動輕資本業務發展。” (王柯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