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晚間,成都銀行發布行業內首批業績快報,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速超過30%。
不過其股價卻未得到提振。從14日以來截至25日早盤,成都銀行一直在持續小幅回調態勢。
(資料圖)
經統計,截至10月24日收盤,成都銀行今年以來累漲30.78%,僅次于江蘇銀行30.94%的漲幅,位列A股上市銀行榜眼位置,而銀行板塊今年以來下跌8.81%。
新華財經調查發現,得益于扎根熱點區域、銀政優勢明顯等優勢,成都銀行保持了高增長態勢,不過也存在資本充足率快速下降、存貸比在同業偏低等問題。
不良率連降近7年
2022年前三季度,成都銀行實現歸母凈利潤67.52億元,同比增長31.59%;實現營業收入152.46億元,同比增長16.07%。
今年上半年,該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1.52%,增幅在A股上市銀行中居第2位,較2021年末上升1位;ROE為8.37%,2019年以來連續三年居上市銀行首位,并在今年上半年依然保住了榜首的成績。
有分析人士表示,成都銀行的優質業績與其區域紅利、銀政優勢以及管理穩定的雙倍“地利”加“人和”緊密相關。
“地利”之一:扎根熱點區域。2020年1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成都銀行快速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2020年,成都市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2021年GDP達到1.99萬億元,居全國第七;2022年共編列市重點項目900個,總投資超2.5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475億元。
受益于“穩增長”發力與區域戰略地位提升,成都市信貸投放不斷提速,截至今年6月末信貸余額同比增速高于全國4.3個百分點,為扎根成渝的成都銀行提供了成長沃土。
“地利”之二:銀政優勢明顯,成都國資委為成都銀行實際控制人。通過成都金控、成都產投等合計持有該行超30%股份,在此基礎上,成都銀行基建類貸款占比較高且質量優異,負債端深耕政務賬戶沉淀低成本資金。
以資產端為例,優質的政務資源帶旺了該行的對公業務。截至上半年末,成都銀行的貸款總額、企業貸款以及個人貸款分別較上年末增長了17.30%、21.23%及5.68%,其中企業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超過77%,貢獻了當期的主要增量。
再按行業分布情況劃分,以“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為代表的五類基建類貸款占企業貸款比例約六成,并且持續增長。截至上半年末,該行前十名貸款客戶中有9家均屬于基建類投放。
數據來源:成都銀行財報 制表:新華財經
注1:基建類貸款按“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公共設施管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五類行業合計值估算。注2:21.26%為2022年上半年較2021年末增長數據,其余為全年同比數據。
而在負債端,該行繼續深耕政務賬務,中標大量各區財政資金,同時也是當地政府部門及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工資代發銀行之一,沉淀大量活期存款;同時穩步推進“大零售”戰略,培養客戶粘性。上半年該行存款增量為968億元,超過去年全年(966億元)。
新華財經調查發現,成都銀行管理層穩定且具有豐富的地方政府及大行工作經驗。自2005年起,來自建行的王暉成為該行行長,于2010年至2013年6月改任副董事長,后又任行長職務直至2018年。
2018年1月成都銀行成功上市,王暉于8月起同時擔任董事長及行長職務,隨后該行于2019年開啟三年戰略規劃,推進“數字化、精細化、大零售”戰略轉型;2020年出身工行系的王濤上任新行長,原行長王暉則繼續任董事長。
在管理層穩定的背景下,該行三大戰略持續推進,風險管理務實高效,資產質量持續優化。2015年以來,成都銀行“不良+關注”貸款率近七年連續下降,截至三季度末不良貸款率降至0.81%,已不到上市之前(2017年末,1.69%)的一半。
此外,該行的撥備率也持續提升,截至上半年末為474.44%,已較2017年末的201.41%翻倍。
一級資本充足率墊底
與其股價表現相反的是,截至今年上半年,其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位列A股上市銀行倒數第一、倒數第二。
自2018年1月上市以來,成都銀行資本充足率快速下降。在所有A股上市銀行中,從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排名從第12名一路下滑至倒數第二;一級資本充足率排名從第17名降至倒數第一;資本充足率排名從第19名降至倒數第二。
針對資本充足率不斷走低的原因,成都銀行對新華財經表示,近年來該行秉承“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市場定位,穩步推進貸款投放,同時結合自身資金來源與運用情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優化資金業務配置。
“上述工作導致我行資本耗用快于資本積累,繼而影響資本充足率水平。目前我行資本充足率指標符合監管規定,不會對業務運營和戰略規劃有所影響。”成都銀行相關負責人稱。
而在資本補充方面,新華財經梳理發現,自上市以來,成都銀行先后四次發債來緩解資本壓力。其中,已發行各類債券245億元,另還有70億元二級資本債已獲批但尚未發行。
其中,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3月發行的80億元可轉債,旨在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上述轉債于9月9日開始轉股,截至9月30日已有約13%完成轉股,占轉股前公司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額的2%。
只是,即便先后四次發債,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仍然快速下滑至墊底,足見其資本消耗之快。
對此,成都銀行在接受新華財經采訪時表示,后續該行將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穩步發展各項業務,促進盈利可持續增長,提升內生資本補充能力;同時有序開展外部資本補充工作。
同時,新華財經還注意到,成都銀行存貸比在業內偏低。今年上半年,該行存貸比為73.79%,在所有A股上市銀行中排名倒數第8。
成都銀行相關負責人對新華財經表示:“我行將繼續堅持拓存款、擴資產,保持資產負債業務匹配發展。”
此外,該行的涉房類貸款占比雖持續壓降但仍較高,目前還在監管“紅線”上方。
截至上半年末,該行房地產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占比分別為25.72%和18.69%,雙雙高于“銀行業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中規定的上限。
同時該行涉房類貸款的不良率有所上行,其中對公貸款中涉房類不良率較上年末增加了1.52個百分點至2.70%,個貸中按揭貸款的不良率也小幅上行了0.08個百分點。
且在個人貸款領域內部,占比很高(82.08%)且持續“減速”的個人住房貸款還拖累了零售貸款的整體增速。
在行業凈息差整體承壓的大背景下,成都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息差收窄是銀行業面臨的趨勢性挑戰,不單單是我行一家面臨的挑戰。我行的息差率在同業中排名靠前,將通過業務拓展、結構調整等措施來保證息差維持更高的韌性,我們會努力將息差控制在小幅下滑的范圍。”(參與調查:范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