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購、增持規則修訂征求意見稿發布首周,超過30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購預案或管理層增持進展,市場反應活躍。
在業內看來,隨著制度的修訂,短期將進一步提升產業資本回購增持積極性,對資本市場形成正面拉動作用。同時,目前已逾120家上市公司通過三季報預告展現良好經營態勢,其中多家推出回購和增持計劃,彰顯公司和股東對未來發展前景信心。
9月以來再度掀起回購增持潮
【資料圖】
10月14日,證監會就修訂《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公開征求意見,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回購和董監高增持的制度包容性和實施便利性。
數據顯示,今年股份回購、增持活躍度持續提升,家數、規模均呈現增長態勢。截至10月19日,今年以來A股1304家上市公司拋出回購預案,已完成的回購總規模超1200億元;593家上市公司披露管理層增持進展,累計增持總金額超110億元。
尤其是9月以來,在A股持續波動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回購和增持的動作更為頻繁,有128家公布回購預案,擬回購金額上限合計超180億元;增持方面,158家上市公司披露管理層增持進展,已增持規模超18億元。
圖:9月以來公布回購預案和管理層增持進度上市公司所屬(二級)行業分布
從行業分布來看,9月以來公布回購預案和管理層增持進展公司中,屬于信息技術、工業、醫療保健、材料一級行業最多。其中,資本貨物、材料Ⅱ、技術硬件與設備、以及制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二級行業位居前四。
從回購增持金額、比例看,9月以來披露回購進展公告上市公司中,美的集團、順豐控股等10家回購金額超過10億元,美克家居、輕紡城等11家上市公司預計回購股份占總股本比例超3%;增持方面,威勝信息、新宏泰等11家上市公司管理層增持金額超過3000萬元,建業股份、泰晶科技等13家上市公司管理層增持股份占總股本比例超過2%。
圖:9月以來實施回購、管理層增持金額前15名上市公司
圖:9月以來披露預計回購、管理層增持股份占比前15名上市公司
圖:9月以來10大行業龍頭預計回購、增持股份數量情況
圖:9月以來披露已回購、增持金額的10大行業研發費用占比第一上市公司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表示,上市公司及股東、高管等回購、增持行為增多,一方面可以提振市場信心、提升企業估值、提高股東財富效應等;另一方面可以優化資本結構、提升企業價值,降低上市公司股東面臨的代理人成本問題、降低惡意收購風險等,促進企業專注于長期可持續經營。
上市公司回購增持底氣何來?
從中報業績表現看,9月以來公告回購預案的128家上市公司中,94家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同比正增長,占比73.44%;9月以來158家披露管理層增持進展上市公司中,113家實現營業收入同比正增長,占比71.52%。
此外,9月發布回購預案上市公司中,截至10月19日,已有7家發布2022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歸母凈利潤全部實現正增長,其中光輝能源、星源材質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100%;增持方面,已有7家發布業績預告,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也全部正增長。
業內認為,業績持續向好是上市公司回購和股東、董監高增持的底氣所在。今年以來,出現大量上市公司回購增持案例,其中一大顯著特點是,眾多公司自身業績在2021年表現良好,并且今年依然保持良好增長勢頭,而這些公司受制于整體低迷行業行情,無法充分體現公司長期投資價值。
“回購增持后的一段時期內一般會正面拉動股價上漲,而從長遠視角來看,股價會隨著市場披露的深入最終對企業發展狀況進行真實反映。”田軒說。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回購、增持規則的修訂,將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股份的“窗口期”由季度報告、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公告前10個交易日內縮短為5個交易日內;將董監高買賣股份的“窗口期”由年度報告、半年度報告公告前30日內和季度報告、業績預告、業績快報公告前10日內分別縮短至15日內和5日內。
平安證券分析師魏偉認為,規則的修訂對多項回購限制、回購和增持“窗口期”進行松綁及優化,意在鼓勵上市公司回購和董監高增持以釋放產業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