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 A股延續反彈。截至收盤,滬指漲0.42%,收出五連陽,深成指漲0.36%,創業板指漲0.03%。兩市成交額8073億元。
值得留意的是,在經歷了14日的暴漲后,生物醫藥板塊17日繼續上漲。截至收盤,迪瑞醫療、微電生理、安圖生物、雙成藥業、大博醫療等近10只個股收出連續兩個漲停。
14日,醫藥板塊迎來久違的大漲。截至收盤,醫療保健大漲逾9%,醫藥板塊大漲逾6%,醫療ETF等多個醫藥基金漲停。
交易所龍虎榜數據顯示,部分機構大舉抄底醫療器械板塊,新產業、心脈醫療、五洲醫療、南微醫學、邁克生物、開立醫療等醫藥股的買入席位都出現了機構的身影。
記者注意到,近期醫藥股的走強,與政策面利好頻傳不無關系。
由江西牽頭的22省區肝功能生化試劑集采方案征求意見稿傳出。另外,近日,國家醫保局稱,已將新增適應癥納入進了簡易續約考慮范圍,無需重新談判。而醫療設備更新改造貼息貸款也是醫療設備板塊的利好。與此同時,針對將種植牙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的建議,國家醫保局日前表示,當種植牙屬于更高層次的醫療需求,暫時未考慮將種植牙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根據申萬一級行業來看,截至上半年末,公募持有醫藥生物股市值合計6845.05億元,在31個行業中排在第三位,僅次于電力設備和食品飲料行業。
對于醫藥股近期的上漲,上海某大型公募基金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在多重條件的催化下,10月14日醫藥板塊出現了史詩級大漲,我們認為醫藥的反彈趨勢才剛剛開始,在大盤吹響反攻號角的時候,醫藥將逆勢扛起復蘇大旗。”
財通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張文錄表示,近期政策層面利好較多,創新藥醫保談判后品種簡易續約、創新器械不納入醫保談判等;市場層面,即使沒集采估值上也已經反映了,醫藥已經呈現市值占比低、持倉低、估值低等三低特點,可關注醫療器械如醫療設備、科學儀器、高值耗材和診斷、創新藥等。(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