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晚,證監會對《回購規則》《董監高持股變動規則》的部分條款進行修訂,滬深交易所也同步修訂相關規則。根據新規,將回購實施條件放寬為上市滿6個月,同時放寬回購增持的窗口期限制。根據統計,截至10月15日,年內上市公司已回購金額達859億元,高管增持金額合計111億元。業內認為,新規有利于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及高管回購、增持的動力。
新規將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的窗口期由季報、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公告前10個交易日內縮短為5個交易日內,并相應調整回購股份競價減持的窗口期,以保持兩者一致。將董監高買賣股份的窗口期由年報、中報公告前30日內和季報、業績預告、業績快報公告前10日內分別縮短至相關公告披露前15日內和5日內。
此外,新規將上市公司為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所必需的回購觸發條件之一,由“連續20個交易日內收盤價跌幅累計達到30%”調整為“跌幅累計達到25%”。
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的增持與回購頻現。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5日,年內上市公司已實施回購金額達859.2億元,其中13家公司已回購金額超10億元。
數據顯示,榮盛石化、美的集團、恒力石化、順豐控股、比亞迪位居年內已回購金額前五名,分別為35.38億元、24.58億元、20億元、20億元和18.1億元。
高管增減持方面,根據同花順統計,截至15日,年內高管增持金額合計110.6億元,減持金額合計570億元,凈減持459.4億元。
數據顯示,年內共有15家公司被高管凈增持超億元。其中,明陽智能、康隆達、威勝信息、宏柏新材、新宏泰位居前五名,凈增持金額分別為14.66億元、7.09億元、4.28億元、4.03億元、2.82億元。
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和股東、董監高增持股份,是合理維護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增強市場信心的重要制度安排。
根據滬深交易所數據,2019年至今,滬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實際回購金額超過1700億元。今年前三季度,滬市已有234家公司實施回購,實際回購金額達到587億元。此外,2019年至今,深市約有700家公司實施回購,回購金額總計近1900億元,約有1200家公司董監高增持股份,增持金額共計約220億元。今年以來,216家公司董監高增持股份,增持金額已達32億元。
“部分公司價值被明顯低估,上市公司及管理層迫切需要通過回購、增持公司股票等方式來維穩股價,”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表示,“新規總體看有利于鼓勵和方便上市公司通過回購和增持來維護公司價值。回購或增持,都向投資者釋放出一個積極的信號,顯示出上市公司和高管對相關公司的股價看好,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一般來說,回購和增持的金額越多,占流通股比例越大,對相關公司股價刺激越大。”(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