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8日早間發布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今日開展17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00%,與此前持平;鑒于當日有6110億元逆回購到期,公開市場實現凈回籠5940億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業內人士表示,9月末流動性摩擦較大,但人民銀行對資金面的呵護態度明顯。進入10月后,受益于上月末財政資金投放以及節后現金回流,月初流動性總量無憂,但隨著專項債結存限額集中發行等因素擾動,中下旬的資金面走勢仍值得關注。
回顧9月最后一周(9.26-9.30),人民銀行累計開展5210億元7天期及357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公開市場合計投放8680億元。受跨季擾動等因素影響,當周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市場成交量逐步下降,跨季融資成本先上后下,月內到期回購利率整體下行。
具體來看,當周DR001與R001先下后上,至周五(9.30)分別升至2.02%、2.06%,全周均值較此前一周小幅回落5BP、4BP;DR007和R007則在前四日持續走高,最后一日小幅回落至2.09%、2.18%,全周均值分別上行25BP、27BP。
量的方面,據國泰君安證券統計,當周銀行間質押式回購日成交量中位數為5.14萬億元,2020年以來分位數處于前23%,較此前一周減少1.58萬億元。
國泰君安證券研報指出,9月末流動性摩擦較大,交易所與銀行間融資成本差異明顯。不過在市場利率大幅低于政策利率的前提下,9月末央行投放金額已接近去年同期,彰顯出人民銀行對市場流動性的呵護態度。
進入10月之后,受益于9月末財政資金投放以及國慶假期后現金回流,10月初流動性短期無憂。但隨著專項債結存限額集中發行推升政府債券供給壓力,疊加財政收支、MLF到期以及海外利率環境變化等,中下旬的資金面走勢仍值得關注。
具體到本周來看,月初擾動因素較少,流動性的影響因素主要集中在逆回購到期以及政府債券發行上。
其中,受國慶節調休影響,節后首周(10.08-10.14)將合計有9680億元逆回購到期,且主要集中于8日,到期量達6110億元;9日無逆回購到期,10-14日的到期量分別為930億、620億、670億、770億以及580億元。
有分析人士表示,整體來看月初資金面相對平穩,人民銀行大概率持續縮量續做,公開市場將以凈回籠為主。
政府債券發行方面,據廣發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劉郁統計,節后7個交易日政府債凈繳款額(繳款剔除到期)為-371.1億元,到期量大于發行量,其中國債凈繳款-825.4億元,地方債凈繳款454.3億元;低于此前一周的1912.5億元。
另外,9月末財政投放也有助于補充節后流動性,據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測算,上月末財政集中支出量預計在4.25萬億元。此外,季初月份人民銀行通過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集中投放也將對資金面形成一定支撐。
而從中長期看,國泰君安證券研報提到,10月初流動性總量無憂,但中旬MLF或延續縮量,疊加5000多億專項債結存限額將在10月份發行完畢,或將對中下旬的資金面產生邊際利空。近期穩地產政策頻出,需關注地產銷量改善的持續性以判斷狹義流動性向廣義流動性的傳導速率,重點關注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以及Shibor 3M期報價利率等。
截至發稿,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市場短端利率整體回落。其中,DR001加權平均利率較前一交易日下行37.22BP報1.6468%,DR007加權平均利率下行42.29BP報1.6690%,DR014加權平均利率下行120.88BP,報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