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天天新動態:【高端訪談】專注做好綠色金融第三方服務機構——訪聯合赤道總經理羅文輝

2021-09-30 20:10:07 來源:新華財經

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綠色金融蓬勃發展,第三方綠色金融服務機構也越來越受重視。企業如何服務綠色金融發展?環境評價未來有何發展方向?綠色金融有哪些發展趨勢?新華財經記者專訪了國內最早一批綠色金融研究咨詢與評估認證機構代表——聯合赤道環境評價有限公司(簡稱“聯合赤道”)的總經理羅文輝。


(相關資料圖)

持續服務綠色金融產品創新

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碳交易、ESG基金、綠色保險、綠色信托等在內的綠色金融產品創新蓬勃發展,第三方評估機構的作用凸顯。

以發行綠色債券為例,評估認證機構被譽為綠色債券市場的“看門人”。“信用評級行業的公信力直接影響資本市場發展。”羅文輝說,在實踐中,第三方機構對募投項目評價、募集資金投向和環境效益影響的評估增強了綠色債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有助于降低發行成本。

聯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是國內信用信息服務領軍者之一,業務涵蓋信用評級、征信業務、投資咨詢、環境評價。聯合赤道作為聯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多維度生態體系中的一環,近年來在綠債評估、服務綠色信貸等多個方面持續發力。

2021年,聯合赤道受托為二百余家發行人提供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服務,市場份額位列第一。聯合赤道還為四十余家金融機構提供綠色信貸管理系統開發等綠色金融咨詢服務。

2022年9月21日,由人民銀行和證監會等主管部門成立的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公布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機構市場化評議注冊名單,根據市場化評議結果排序聯合赤道位于評估認證機構第一名。

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高碳行業低碳轉型的資金需求強烈。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課題組發布的《碳中和背景下綠色金融路線圖研究》中提出,我國未來30年的綠色低碳投資累計需求將達到487萬億元。

“如此巨大的資金需求,僅依靠公共資源、政府投入遠遠不夠,需要撬動更多金融支持和社會資本。”羅文輝說,在傳統綠色金融框架下,大多數高碳行業的轉型活動未被納入綠色金融支持范疇,企業難以有效使用金融工具降低融資成本。建立轉型金融框架,解決高碳行業在轉型過程中缺乏金融支持問題,是順利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然選擇。

盡管轉型金融產品還沒有統一的發行框架與原則,但已有很多機構開展了相關產品創新。羅文輝介紹,聯合赤道在國內首單低碳轉型掛鉤債券、首批轉型債券、首批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等產品的發行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其協助多家銀行設計開發了碳配額抵質押貸款、碳表現掛鉤貸款、碳足跡披露支持貸款等轉型金融產品,支持中小企業低碳轉型。

環評細分市場是發展趨勢

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管理制度,對于應對氣候變化與促進環境治理協同增效具有重要意義。羅文輝介紹,近年來,環保咨詢業務愈發聚焦于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企業。高污染、高耗能行業在低碳環保領域面臨的技術難題愈發凸顯。在此背景下,環境咨詢行業的發展方向是進一步做大、做實、做精、做專。

“環評市場需要緊跟環境咨詢細分市場發展趨勢,同時積極順應行業數字化發展趨勢,依托低碳環保大數據,為政府、企業、金融機構提供系統化、綜合化的低碳環保咨詢服務,助力可持續發展。”羅文輝說。

羅文輝介紹,在政策趨勢的引導下,聯合赤道充分發揮“環保咨詢+綠色金融+環境檢測”一體化優勢,立足于環評業務及綠色金融業務積累,打通綠色供應鏈優質資源,拓展多元化服務,打造綠色低碳服務品牌,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精準服務。

同時,聯合赤道在公司內部打造了環評作業系統,依托“互聯網+”模式,提供基于大數據的環保咨詢類報告智能生成方法。在系統技術支持下,提高工作效率及規范化程度、降低內部運營成本。打造了“綠信寶”平臺,根據企業所屬行業及規模,提供環保咨詢類報告編制及日常咨詢等一站式服務,持續賦能企業節能低碳發展。

隨著環評需求的增多,也滋生了個別環評文件粗制濫造、弄虛作假現象,性質惡劣,損害環評制度公信力。對此,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對環評弄虛作假始終堅持“零容忍”的態度,嚴格依法處理處罰。

羅文輝表示,近年來,生態環境部及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監管力度逐漸加強,對存在從業異常情況的環評單位和環評工程師的靶向監管力度有所增加,提升了對相關單位及人員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布局三個市場服務綠色金融

“雙碳”目標下,我國綠色金融體系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業務增長迅速。羅文輝認為,未來,綠色金融發展會更注重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環境信息披露、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

在產品創新方面,羅文輝表示,目前的綠色金融產品體系仍難以滿足市場主體的需求,因此下一步可能會提高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綠色理財和碳金融產品等多元化綠色金融產品的發展規模,同時出臺相關的政策標準。

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發布了《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金融行業標準。生態環境部也發布了《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

“相關政策為我國環境信息披露打下了堅實基礎,且央行已經明確表示持續推動金融機構、證券發行人、公共部門分類提升環境信息披露的強制性和規范性是綠色金融相關的重點工作之一。因此下一步綠色金融市場參與各方的環境信息披露也將呈現必然趨勢。”羅文輝說。

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方面,目前來看,綠色金融產品的分類標準尚未統一。例如,2021年4月央行、國家發改委、證監會聯合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剔除了與“煤炭清潔利用”等化石能源相關的高碳項目,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及《綠色信貸統計制度》中還未做相應調整。

羅文輝介紹,圍繞綠色金融發展趨勢,聯合赤道將重點圍繞資本市場、信貸市場和征信市場三大方向開展綠色金融業務。

在資本市場,發展傳統綠色評估認證業務,為綠色債券、碳中和債、藍色債、可持續發展債、可持續發展掛鉤債、社會責任債、氣候債券、轉型債券等提供第三方綠色評估認證;在信貸市場,為金融機構提供綠色信貸識別統計、碳減排等環境效益測算等服務;在征信市場,加強地方綠色金融試驗區和氣候投融資試點地區建設服務,建立地方性綠色金融評價標準體系,開展碳賬戶體系建設等。

建議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羅文輝認為,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需多方合力,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首先,加強綠色金融頂層設計,出臺激勵性金融政策。綠色金融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建議建立涵蓋綠色金融認定標準、環境信息披露標準、監管政策、激勵機制等內容的政策體系,同時出臺激勵性金融政策,對綠色企業的發展給予財政資金補貼和定向降低貸款利率、減免稅收和再貸款支持等優惠。

其次,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力度,推出有利于雙碳目標發展的產品和服務,如發行ESG金融產品、碳遠期或碳期權等衍生產品、綠色基金投融資交易等新業務,滿足綠色發展的多樣化要求。

最后,強化復合型技術人才培養。隨著國內綠色金融逐步走向深水區,特別是轉型金融的興起,需要更多具備行業背景的復合型人才,了解傳統高耗能行業的特點,準確把握低碳轉型政策要求及技術路徑尤為關鍵。

關鍵詞: 服務機構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