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一早,在上海友誼會堂,一家全新的市屬國有企業——上海數據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成立過程很低調,事件本身卻引發各界關注。上海數據集團定位究竟是什么?為什么要成立這樣一家企業?它將來要做些什么?新華財經記者專訪了上海數據集團總裁朱宗堯。
新華財經:目前各地“流行”的國有企業模式中,對土地、資金等市場要素多有涉及,但單獨成立數據集團,卻并不多見。上海為什么要成立這樣一家企業?
朱宗堯:當前,上海正在圍繞“經濟、生活、治理”三大領域,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上海數據集團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舉措之一。
(資料圖)
總的來看,成立上海數據集團,一是加快打造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核心載體的重要舉措。此前,中央已經發文,明確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數據要素的市場化配置,不僅需要市場側的自發參與,更需要政府側的主動布局,組建上海數據集團,可以加快公共數據和國企數據的要素化進程,激活數據資源,同時帶動社會數據的匯聚融合,以市場化運作方式,向社會輸出數據價值;
二是加快推動公共數據和國企數據匯聚、流通、開發利用主要平臺的重要舉措。上海作為國內乃至全球數據匯聚流通的重要節點,要打造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五個中心”,有責任率先開展這方面的探索。同時,組建上海數據集團,有利于整合上海本地國有企業的主要數據業務,化零為整、攥指為拳,高起點、高站位布局,形成體制優勢;
三是保障公共數據和國企數據市場化運營安全底線的重要安排。數據是關系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社會穩定的戰略資源,公共數據和國企數據,敏感性更強,管理要求更高。組建國有全資的上海數據集團,有利于從體制上保障公共數據和國企數據的運營安全。
新華財經:公共數據和國企數據“入市”,聽起來很理想,但背后的運營邏輯是什么?具體如何展開?
朱宗堯:其實很好理解,分散在各企業、部門和社會機構的數據就像是龐大的水系,無論是小溪小河還是大江大海,都可以在不同的組合匯聚下,發揮出不同的價值。如何進行有效歸集,經清洗后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發揮更大效能,是我們目前正在探索的事情。
比如,很多頭部平臺型企業由于有大量的用戶數據沉淀,能夠通過數據分析更好地獲客、投資和展開新的業務,國企和公共數據亦是同理。
上海數據集團的定位,是核心業務為具有功能保障屬性的市場競爭類企業,是上海市一體化城市大數據資源基礎治理的支撐主體,將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以及完善生態等方面進行布局,致力于成為國內數據要素匯聚、供給、配置及市場化開發利用的領軍企業,尤其是要推動企業和各主體的數據“內循環”向全社會的“外循環”轉變。
比如,各大醫院的醫療數據在收集、清洗和脫敏后,保障安全的基礎上,是否可以用于保險公司開展業務、醫保控費和生物醫藥新藥研發?過去相對封閉的航運、海關數據能否作為相關企業投資的參考?這些都是上海數據集團正在探索的課題。
新華財經:上海數據集團業務模式有哪些?
朱宗堯:一是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負責數據采集、匯聚、存儲、共享、傳輸網絡、安全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營;
二是數字資產供給及交易。基于特許經營和授權的公共數據、國企數據與其他社會數據的供給。針對市場需求,向數據需求方提供合規、安全的數據產品;提供數據標準化、評估定價、支付結算等交易服務;
三是基于大數據的增值服務。基于大數據分析,為企業、行業和城市數字化提供數據咨詢、解決方案、行業數據平臺和數據信任安全等增值服務;
四是構建數據產業生態圈。強化投資功能,在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多方式多渠道穩妥開展投資,以資本方式推動上海相關產業集群發展。
新華財經:作為一家新成立的企業,上海數據集團如何運營,如何處理好數據安全、數據倫理的關系,也備受關注。您目前是如何考慮的?
朱宗堯:根據《上海市數據條例》,上海市建立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機制,提高公共數據社會化開發利用水平。經市政府同意,市政府辦公廳授權上海數據集團開展上海市公共數據運營業務。
上海數據集團注冊資金50億元,將在年底先期整合五家國企的數據類資產,未來將根據業務需要下設一級、二級子公司,并通過在下屬子公司引入市場力量的方式,進一步探索相關數據研發、生產和個性化使用的問題。
與此同時,我們也高度關注數據安全、數據隱私等問題,上海數據集團將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在確保數據安全、保障數據權益,尤其是保護個人隱私、個人信息等的前提下,在各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協同配合下,在授權范圍內實施數據開發利用,提供數據產品和服務。同時,以公共數據為牽引,加快實現公共數據與教育、衛生、交通、文旅等行業數據及社會數據的資源整合和布局,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更好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