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近期將聯邦基金利率提高到14年來的最高水平,以遏制通脹飆升問題。緊隨其后的是,全球多個央行紛紛收緊貨幣政策。僅就東南亞而言,越南央行以100個基點的加息幅度震驚市場;印尼央行意外加息50個基點,為2018年以來的最大幅度;菲律賓則以50個基點的幅度,今年內第五次加息。新加坡也有較大可能將于10月推出年內第四次收緊貨幣政策。
全球貨幣政策收緊讓股票和債券價格暴跌。新加坡股市雖然以防御性著稱,但美聯儲最近一次加息后,海指自上周五起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其中兩個交易日的跌幅超過1%。28日上午海指跌幅又一次超過1%。
(資料圖片)
同時,新加坡國民經濟正在承受全球央行加息和通脹的壓力,并因此面臨企業借貸成本上升,制造業成本增加,出口需求下降等多重風險。
借貸成本上升
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型的開放經濟體,其資金流動非常自由,對于資金的需求和供應不足以影響國際市場上的利率,其自身利率卻深受全球市場,尤其是美國的影響。因此,美聯儲等全球多個央行為應對通脹而加息,可能會讓新加坡經濟面對借貸成本上升風險。
今年,包括抵押貸款和汽車貸款在內,新加坡的貸款利率一直在上升。舉例來說,新加坡的住房貸款現在多和新元隔夜利率SORA掛鉤。SORA是新加坡無擔保隔夜銀行間新元現金市場上午8點至下午6點15分之間的借款交易量加權平均利率。從去年10月到本月27日,這一指標已經從0.1174%漲到了2.531%。
馬來亞銀行證券經濟師蔡學敏預測,SORA到今年年底可能升至2.8%,明年年底將升至3.5%。如果美聯儲進一步激進加息,可能導致新加坡抵押貸款利率在今年年底上升至4.5%,明年年中升至5%。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也表示,新元短期利率將緊隨美聯儲鷹派步伐,新加坡的房地產抵押貸款利率和企業再融資成本在今年底和明年初可能面對更大壓力。
中小企業融資平臺Validus聯合創辦人兼總裁戈埃爾表示,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利率增加1個百分點,借貸成本就要上升10-11%。由于利率上調對企業融資成本的影響會延遲大約四個季度才顯現出來,從今年第一季度美聯儲加息算起,新加坡中小企業可能到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年初就會明顯感受到借貸成本上升的沖擊。
輸入性通脹擴大
即使不考慮加息和貸款利率,通脹本身對新加坡經濟,尤其是其重要支柱制造業和外貿,也有重大影響。新加坡是外向型經濟體,對進口的依賴使其容易受到輸入性通脹的影響。因此,新加坡金管局通過管理新元與其主要貿易伙伴貨幣之間的匯率作為實現價格穩定的主要工具。自2021年10月以來,金管局已四次收緊貨幣政策,推動新元兌除美元以外幾乎所有新加坡貿易伙伴的貨幣匯率升值。盡管如此,通脹擴大的趨勢也未能止住。
事實上,美聯儲今年多次大幅加息,導致美元匯率持續上升。今年之內,新元對美元匯率已經下降了超過4%。美元是全球對外貿易和投資交易的主要貨幣,新加坡約70%的對外貿易和投資交易就是以美元進行的。美元走強會對新加坡企業進口以美元計價的原材料或中間產品產生負面影響,即加劇新加坡受到的輸入性通脹壓力。
今年8月,新加坡金管局核心通脹率(剔除住宿費用和私人交通價格)再創新高,從7月的4.8%進一步上升至5.1%,達到了2008年11月以后的最高水平。同時,整體通脹率也從7%上升至7.5%。導致新加坡通脹上升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該國勞動力市場趨緊導致工資持續上調,從而引發的國內通脹因素;另一方面就是全球通脹環境帶來的輸入性通脹因素。新加坡貿工部和金管局表示,全球通脹可能會保持在高位,一些亞太地區經濟體的內需復蘇可能也會導致通脹上升,因此新加坡進口價格的上行壓力預計將會持續。這意味著,新加坡制造業企業的生產成本,以及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都不會在短期內有好的表現。
需求下降
除了讓成本上漲,全球通脹也從需求方面影響了新加坡制造業和出口。8月新加坡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已經降到了50點的枯榮線上,這意味著僅差一步該國制造業就會陷入萎縮。而在整體制造業中產出占比高達40%的電子產品制造業甚至已經在8月結束了連續24個月的擴張并陷入萎縮,PMI環比大降0.9點至49.6。同時,8月制造業產出同比僅上漲0.5%,這是新加坡制造業產出同比漲幅在2021年9月以后的最低水平。另外,8月新加坡非石油類本地產品出口雖然維持同比增長,但其中的電子類產品出口卻出現2020年11月以后的首次同比下降,降幅為4.5%。
新加坡采購與材料管理學院作為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的編制機構,認為電子產品制造業PMI下降的重要拖累因素之一是新增訂單減少。林秀心則將新加坡電子類產品出口下降歸因于全球對科技產品的需求減少。
事實上,感受到電子類產品需求下降的并非只是新加坡,8月韓國的信息和通信科技產品出口也同比下降4.6%。目前,通脹導致全球科技產品需求減少是市場共識。在新加坡,國際市場研究機構益普索8月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38%的受訪者稱會把錢花在食物、清潔用品和個人護理用品等必需品上,而減少旅游、服裝和電子產品的開銷來節省開支。在美國,Counterpoint行業分析公司研究總監杰夫·菲爾德哈克在解釋為何下調今年美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預期時表示,隨著通脹問題的影響逐漸顯現,需求成了影響出貨量的主要問題。
經濟前景堪憂
考慮到制造業和出口扮演的重要角色,全球通脹持續很可能讓新加坡經濟復蘇受挫。林秀心此前表示,制造業的低迷可能會影響今年剩余時間新加坡的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如果制造業的表現繼續令人失望,那么新加坡在第三季度陷入技術性衰退的風險可能會加大。馬來亞銀行證券經濟師蔡學敏和李主禮發布報告指出,電子類產品出口下降增加了新加坡電子產品制造業在未來幾個月陷入增長停滯或萎縮的風險,而這可能會讓新加坡連續兩個季度的GDP環比增幅為負值,也就是進入技術性衰退。
9月初,金管局發布的一份季度調查報告顯示,受訪經濟學家和分析師將他們對2022年新加坡經濟增幅的預期從3個月前預測的3.8下調至3.5%,而且有21.4%的受訪者將通脹高于預期作為新加坡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金融分析公司標普全球發布的PMI報告指出,顯示新加坡私營經濟健康狀況的新加坡采購經理指數從7月的58降至8月的56,為5個月來的最低水平。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新加坡金管局會在10月貨幣政策調整窗口到來時再度收緊貨幣政策。但是,星展集團經濟師謝光威認為,這對幫助新加坡應對國內通脹因素效果有限,而且讓新元不斷升值對新加坡的出口會有負面影響。
此外,分析人士認為,當全球經濟面臨經濟困境時,大型機構投資者可能不僅購買美債,還會選擇持有大量美元現金。如果美元現金囤積盛行,可能會導致貿易和債務支付等方面所需的貨幣短缺,進而也對新加坡的外貿、投資產生負面影響。?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