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證券報內容精華摘要如下:
【資料圖】
中國證券報
??多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擬“大手筆”增持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公告了重要股東增持計劃,以提振投資者信心。同時,不少上市公司大股東積極實施了增持計劃。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A股253家上市公司發布了重要股東增持計劃,涉及545位重要股東,多位重要股東擬“大手筆”增持。有的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完成前期增持計劃后,擬開展新一輪增持。
??貨幣基金節前頻發限購公告 國債逆回購迎來“高光時刻”
9月27日,多只貨幣基金發布限購、暫停申購的公告。國慶長假即將到來,貨幣基金和國債逆回購的“高光時刻”也隨之到來。長假期間,持有貨幣基金仍能享受收益。此外,今年若在國慶長假前準確操作逆回購,或可實現“賣出”1天期國債逆回購得10天利息的情況。
??逾400只ETF份額逆勢增加 機構看好進場機會
近兩周,A股市場回調,但多只ETF產品持續獲得投資者的增持。截至9月27日,全市場有440余只ETF基金份額較9月13日出現正增長,占比達到58.75%。其中,華夏上證50ETF基金份額較兩周前增加35.91億份。華寶中證醫療ETF、華夏恒生ETF等10只產品的基金份額增加均超過10億份。同期,這11只ETF單位凈值均下跌超5%,投資者“越跌越買”的跡象較為明顯。
上海證券報
??金融債發行流程優化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力度
商業銀行發行金融債的流程不斷優化。近日發布的《中國銀保監會關于修改部分行政許可規章的決定》提出,取消募集發行非資本類債券的行政許可,改為應在非資本類債券募集發行后10日內向銀保監會或所在地省級派出機構報告。《決定》還明確了資本類債券儲架發行機制,相關機構可在批準額度內,自主決定具體工具品種、發行時間、批次和規模,機構應于批準后的24個月內完成發行。
??新一批穩外貿措施發力 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擴圍
新一批穩外貿措施正在全方位發力。商務部9月27日正式印發《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措施》,提出進一步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發展等舉措。此外,商務部等多部門還開展新一批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的擴圍,增設了八個試點,以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助力外貿保穩提質。
??國資委:推動中央企業用足用好資本市場工具和上市平臺
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指出,上市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舉措,是完善公司治理、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徑。下一步,國資委將推動中央企業用足用好資本市場工具和上市平臺,進一步做好上市工作。
證券時報
??央行季末加量逆回購 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9月27日,人民銀行發布消息稱,為維護季末流動性平穩,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130億元7天期和62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分別為2.00%和2.15%。由于當天有20億元逆回購到期,因此實現單日凈投放1730億元。
??北交所“質”“量”齊抓 IPO審核關注財務真實性
在北交所新股審核速度不斷加速的同時,對于上市公司質量的“精益求精”高標準、嚴要求也在同步強化。目前北交所已經出現了首個IPO被否案例,財務真實性是北交所上市審核關注要點。
??中小銀行理財業務現迷局 牌照惜發致候場者排隊超3年
時隔1年多,城商行陣營等到了一張新的理財牌照(北銀理財)。而農商行陣營自第一張牌照下發后,已有兩年多未見新牌照批復。中小銀行要拿到理財公司的入場券,比此前預計的要難。當全國性銀行幾乎各配一家理財公司的時候,正在苦苦排隊的中小銀行候場者,有的已經翹首等3年多。專業人士預計,未來全市場只會保留50家左右的理財公司,沒有牌照的中小銀行將徹底從理財市場出局。
證券日報
??前8個月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約5.5萬億元
9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月份至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5254.0億元,同比下降2.1%。前8個月我國工業企業效益呈現恢復態勢,當月利潤降幅較上月收窄,行業結構有所改善,中下游行業利潤繼續恢復。
??社保基金發揮“國家隊”示范引領作用 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占股權基金超56%
社保基金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在直接股權投資中,社保基金會優選符合國家戰略、關系國計民生的投資項目,持續加大對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糧食安全等重點領域的投資布局。在股權基金投資中,堅持與市場頭部基金管理人合作,主要投向先進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技術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超過56%。
??超六成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已披露ESG專項報告
截至2022年8月31日,在中證全指的404家央企上市公司中,有261家披露了單獨編制的2021年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率達64.60%。分析表示,于資本市場而言,央企上市公司ESG信披水平的提升,不僅可以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規范運行,也有助于推動上市公司管理水平提升,進而提高上市公司發展質量。對投資者來說,也能從中獲取更多有價值的參考信息用以投資決策,從而降低投資風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