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金融景氣彰顯發展實力。2022年上半年,上海金融業增加值達4125億元,占上海全市生產總值的21%,全年有望再創新高。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正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記者獲悉,被譽為反映上海金融業發展情況“風向標”和“晴雨表”的上海金融景氣指數報告(第十六期)27日即將全新出爐。該指數由中國經濟信息社和上海金融業聯合會聯合編制,已連續發布十二年。上海金融景氣指數從多個角度全面反映上海金融業發展水平,可為金融業未來發展趨勢提供參考。
2020年,上海如期實現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正處于邁向更高發展水平的開局起步期。十年來,上海金融業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貨幣信貸增長、證券交易活躍、融資規模增多、市場服務升級,2021年金融業增加值占比達18.5%,占全國金融業增加值的8.7%,居全國城市之首。
金融不僅為上海實體經濟增長提供了寶貴的血液,也是上海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石。根據測算,上海金融景氣指數在2006年至2021年復合增長率高于上海市GDP復合增速,保持穩健上升的發展態勢。
上海擁有門類最齊全的要素市場,多層次的交易場所、豐富的交易產品和多樣的交易機制充分激發著市場活力。截至2021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三,股票籌資額、股票成交額分別位居全球第三、第四;上海期貨交易所多個品種交易量位居全球之首;銀行間市場總成交額增長5.4%;上海市原保險保費收入上升5.7%,全國排在第十位;上海碳排放交易市場總成交額增長230.4%。
目前,上海已經形成了集聚股票、債券、貨幣、外匯、商品期貨、金融期貨、黃金、保險、票據、信托等門類齊全的金融市場,匯集了眾多金融產品登記、托管、結算、清算等金融基礎設施,金融市場格局更加宏大,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不斷增強。十年來,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已從528萬億元增長到2511萬億元,數字提升了近4倍。
這些穩步上升的數字,正是上海金融業不斷升級的最佳注腳。在規模提升的同時,上海金融市場的定價功能、支付清算功能等核心功能更加健全,上海集聚的金融市場交易平臺以及金融產品登記、托管、清算等金融基礎設施,為人民幣金融資產發行、交易、定價和風險管理等提供了堅實保障。
上海是金融開放的“前哨站”,金融開放樞紐門戶地位持續凸顯。上海自貿區及臨港新片區金融開放創新先行先試作用顯著,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和經常項下人民幣集中收付等創新業務穩步發展。截至2022年6月末,上海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為開戶企業總計辦理跨境本外幣結算折合人民幣123.2萬億元。十年來,“滬港通”“債券通”“滬倫通”“中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互通”相繼在滬啟動,“熊貓債”發行規模進一步擴大,以“上海金”為基準的衍生品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線。
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海已經成為境內外資機構最集中的城市,全力打造具有國際一流競爭力、影響力的全球資管中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為上海未來發展描繪出美好藍圖。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正在新發展階段奮力邁向更高層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