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23日早間發布公告稱,為維護季末流動性平穩,今日開展20億元7天期及21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00%、2.15%,與此前持平;鑒于當日有20億元逆回購到期,公開市場實現凈投放210億元。
(資料圖)
自周一(19日)開始,人民銀行時隔逾7個月重啟了14天期逆回購操作,并連續5個交易日打出7+14天逆回購操作“組合拳”,累計投放7天期品種100億元、14天期品種900億元。再綜合考慮當周有80億元逆回購及40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到期后,全口徑計算,周內公開市場合計凈投放520億元。
操作規模方面,周內5天每天的投放量均有差異。分析認為,本周公開市場不斷試探增減逆回購操作規模,既體現出政策的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也從側面反映出人民銀行在維穩流動性的同時又不愿“大放水”的思路。
資金利率方面,受稅期以及跨季擾動疊加影響,周內銀行間市場短端利率緩步抬升,其中前三天隔夜至14天品種整體抬升,周四起,隨著機構的需求重心向跨月轉移,隔夜及7天等月內資金價格有小幅回落,但14天期跨月品種繼續保持漲勢。
23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 短端品種震幅收窄。其中,隔夜Shibor漲0.40BP,報1.4650%;7天Shibor跌3.80BP,報1.6080%;14天Shibor漲2.60BP,報1.8500%。
另值得一提的是,周內還披露了最新一期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9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維持在3.65%和4.30%,二者均與此前持平。
由于本月MLF利率未變意味著LPR報價基礎沒有改變,加之8月“剛剛”經歷了非對稱下調,分析認為,9月LPR報價持穩符合預期。往后看,近期多家銀行下調存款利率為LPR進一步調降打開了空間,且5年期以上品種調降的概率更大。
而進入下周后,跨季末、月末帶來的擾動或成為資金面的主要影響。綜合考慮季末考核以及信貸季末沖量因素后,有券商分析師預計,短期內銀行或暫時減少資金融出,資金利率季末仍有走高可能。
不過與此同時,月末財政集中支出也將為資金面提供一定支撐,據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測算,本月財政集中支出規模預計在4.25萬億元。
另外,“當前人民銀行對資金面的‘呵護’態度明顯,如果有需要,月末前逆回購可能還會適時加量,整體看資金面平穩跨月末、季末仍基本無憂。”有分析人士如是說。
此外,海外方面也是看點頗多,本周全球迎來央行“超級周”,其中美聯儲的操作可謂最受矚目。北京時間周四(22日)凌晨,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75個基點到3%至3.25%之間。這也是美聯儲連續五次會議加息,當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降262點至6.9798,中間價貶值至2020年8月4日以來最低,降幅創2022年8月23日以來最大。
美聯儲加息落地后,多國央行不斷“接棒”。高通脹疊加英鎊貶值下,英國央行22日宣布加息50個基點至2.25%,這也是去年12月以來該央行第7次加息。同日,挪威央行、瑞士央行分別宣布加息50個基點、75個基點。
亞洲方面,22日晚間越南央行意外宣布將再融資利率和貼現率均提升100個基點,這也是該國今年以來第一次調整政策利率;同時,印尼和菲律賓央行均加息50個基點。不過日本央行方面則依然堅持寬松立場,宣布將政策利率維持在-0.1%不變。
海外央行“加息潮”下,人民幣是否會持續承壓,進而使貨幣政策受到影響?對此,天風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孫彬彬認為,本外幣利差持續大幅倒掛并不必然導致匯率持續貶值,匯率基本穩定的前提還是國內經濟基本面企穩,以及政策提振市場信心。
“當前國內經濟面對多重壓力,貨幣政策以我為主的基調明確。較長時期來看,貨幣政策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均衡的方向不會動搖。”不過孫彬彬也同時提醒道,“未來寬松政策的幅度和節奏,以及資金利率的下限位置等或仍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預計下次降息如有可能也要到12月以后,降準也要進一步觀察國內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