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南方寧利一年債券、南方興利、易方達恒惠定開債等多只基金發布了分紅公告。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的分紅次數超3800次,分紅超過1600億元。
同花順數據顯示,9月以來有294只基金進行了分紅,分紅金額為88.39億元。其中,單位分紅金額最高的是信澳先進智造,每份額分紅0.6203元;該產品同時也是本月以來分紅總金額最高的,共計分紅5.27億元。銀河家盈債券月內分紅總金額為3.9億元,排第二位;排名第三的招商添福1年定開債分紅總金額為3.22億元。
數據還顯示,今年以來,全市場共有2255只公募基金實施分紅,累計分紅次數為3839次,分紅金額共計1634.56億元。其中,單位年度分紅金額最高的是鵬華前海REIT,每份額基金年內分紅6.5207元。年內分紅總金額最高的是廣發小盤LOF,年內共分紅30.96億元;萬家優選、南方績優成長混合A、博時主題、工銀瑞信價值混合A等11只產品年內分紅總金額超過10億元。
實施大額分紅的產品多為權益類產品。在以上12只分紅超過10億元的產品中,有8只為偏股混合型基金,3只為中長期純債,1只為二級混合債。不過,總體來看,年內實施分紅的債券型基金數量與金額占比更多。數據顯示,年內實施分紅的債券型基金數量超過1700只,占分紅基金總數的七成以上;累計分紅金額超過千億,占比約60%,均大幅領先于其他類型基金。相比之下,權益類基金年內分紅頻次、金額較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靈活配置型年內分紅金額約為13億元、395億元、169億元。
通常來說,基金運營良好,在實現盈利后就會分紅。湘財證券認為,從基金公司的角度看,分紅有利于幫助基金產品進行一定的減倉,令其凈值表現更加平穩;投資者通過基金的分紅,也能獲得流動性的選擇。在分紅形式上,投資者還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現金分紅或者紅利再投資。
湘財證券還指出,基金分紅對基金的業績表現影響是中性的,即基金分紅的頻次與規模并不能單獨作為評判基金好壞的依據。建議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選擇管理能力強的基金。(記者 詹鈺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