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外貿企業克服物流不暢、原材料漲價等多種不利因素,大力開拓新型市場、提升產品競爭力,多措并舉爭訂單、拓市場。物流保通保暢、加大金融支持、提高出口退稅、支持企業降成本等多重利好政策也加快兌現進度,我國外貿有望在年底旺季保持良好勢頭。
(相關資料圖)
物流保通保暢效果漸顯
汽車行業出口增速在今年保持了較快勢頭。上海證券報記者在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了解到,前8個月,該公司已經出口卡車和乘用車總計16244臺,同比增長95%,這一數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預計今年該公司累計出口將超過3萬臺,實現約40億元的銷售收入。
“中東和南美洲的乘用車、東南亞的卡車需求都比較旺盛,公司常年深耕這些市場,了解市場需求及變化,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都較高,而且公司加強產品更新換代,競爭力比較強。”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銷售管理部部長張峰告訴記者。
今年的汽車出口并非一帆風順。“一季度的一段時間內,外貿物流不是很暢通,當地政府積極協調,商務部、交通運輸部大力支持,企業車輛運輸問題得到解決。此外,在政策支持下,邊境新設新車出口口岸,極大便利了公司汽車出口。4月、5月出口越南的卡車均超過1000輛,效果立竿見影。”張峰說。
交通運輸部官網發布的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顯示,9月19日,全國高速公路貨車通行768.99萬輛,環比增長11.43%;監測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321.3萬噸,環比增長3.5%。
多管齊下降低企業成本
“我們公司主要為汽車廠商提供一鍵啟動開關、車用遙控鑰匙及空調控制面板等零部件,這些零部件的生產用料進口價格高、消耗速度快,要頻繁報關報檢。今年采用匯總征稅模式辦理業務后,每月集中一次繳稅,精簡了財務流程,縮短了通關時間,在降低資金占用率的同時也節約了倉儲成本。”東莞阿爾卑斯電子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張長琴說。
除匯總征稅模式外,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模式也為企業降低了成本。記者從海關總署了解到,在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模式下,企業可以將符合再銷售條件的零售出口退貨商品退回境內進行再次銷售,部分企業可節約通關成本達50%以上。
許多中小外貿企業今年資金壓力較大,海關總署、商務部等多部門都出臺措施,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如加大匯率避險和跨境人民幣結算的宣傳培訓力度、指導跨境電商企業用足用好現行出口退稅政策等。
尤其是今年3月出臺的提高出口退稅率政策,讓企業直接受惠、及時“回血”。以重慶為例,數據顯示,1至8月重慶市累計為1958戶企業辦理出口退稅98.14億元,同比上升速度高達21.4%。
樂普集團董事、國際事業部負責人蒲緋告訴記者:“政策上的退稅對于醫療器械的出口來說是非常大的支持,我們也從中獲得了很多優惠。”
年底出口旺季被普遍看好
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少企業十分關注外匯市場波動對于訂單數量和盈利規模的影響,但多數企業看好年底即將到來的出口旺季,并加快拓展外貿市場。
“12月歐美將迎來圣誕節,普通消費者使用的家用器械將會在這段時間迎來一個出口銷售高峰,還有一些常規產品在春節前2個月也會有一個采購峰值期。因此我們非常看好這個階段的出口額。”蒲緋說。
張峰也表示,全球外匯市場波動會對企業的出口效益產生一些影響,一些東南亞國家本幣相對美元貶值速度很快,不利于相關采購商需求的擴大,但年底前三個月一般是出口旺季,形勢還是比較樂觀。
主要出口工業數碼噴印設備的杭州宏華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際商務部銷售總監徐玉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產品海外需求比較穩定,下半年從9月開始都是旺季。
今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外貿企業也在搶抓新的市場機遇。張峰告訴記者,公司正在研究RCEP框架內原產地累計規則和技術標準互認等政策優惠條件,后續公司和相關國家的商業合作伙伴達成一致后,有望優化資源配置,開拓日韓新西蘭等新興市場,提升出口額。
專家建議穩外貿政策持續發力。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經濟貿易系主任李春頂表示,一方面要在外貿規模和增速方面發力,另一方面要重視貿易質量提升,發掘外貿新的增長點,多渠道保障外貿大盤的穩定。
關鍵詞: 繼續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