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9月19日,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全國吸收外資8927.4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6.4%(下同)。業內專家表示,我國吸收外資整體呈現穩中有升的增長態勢,并在結構上持續優化,其中高技術產業使用外資表現尤為突出。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聶平香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總體規模上看,我國吸收外資持續保持了快速增長態勢,充分顯示出中長期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以及國內大市場對跨國公司的強勁“引力”。在她看來,盡管國內外挑戰和壓力明顯,但由于中國巨大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以及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等一系列穩外資舉措的出臺,跨國公司持續看好中國市場。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灣區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朱克力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在落實各項穩外資務實舉措的同時,充分發揮各級穩外資和物流保通保暢等機制作用,加大穩外資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放寬外資市場準入,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推進外資大項目落地。“通過完善外資法治環境、穩定外資企業預期、提升外資企業獲得感,開放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加之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實,有效穩住投資需求,實現高質量吸引外商投資。在此基礎上,我國吸收外資整體呈現穩中有升的增長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總量向好的同時,我國吸收外資還呈現系列結構亮點。從行業看,前8個月,我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621.3億元人民幣,增長8.7%。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3.6%,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43.1%,高技術服務業增長31%。
從來源地看,韓國、德國、日本、英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58.9%、30.3%、26.8%和17.2%(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
從區域分布看,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4.3%、27.6%和43%。
朱克力分析,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使用外資表現亮眼,外資高技術產業創新加速集群化、平臺化、生態化發展。這與我國鼓勵外資參與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創新驅動發展分不開。而在與制造業相關的高技術服務行業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等引資情況均實現大幅增長。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也認為,外資在高技術制造業和服務業領域投資增速加快,說明外資希望利用中國的發展環境優勢實現自身更多利潤、更大市場占有率,以及在全球價值鏈上位置的提升。同時,這種布局也說明中國對于創新引領、高技術推動的投資非常有吸引力。
關鍵詞: 高技術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