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智能化、電動化、共享化、網聯化為代表的“新四化”浪潮下,隨著國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臺各項扶持政策,智能駕駛行業迎來風口期。智能駕駛的垂直應用領域在經過近幾年技術發展和模式探索后,正率先邁入規模化量產與商業化落地的運營時代,成為資本垂青的新賽道。
(資料圖片)
“政策+資本”驅動智能駕駛成萬億風口
智能駕駛近年來一直是資本市場的熱門概念,與之相關的各項利好政策也頻頻出臺,極大地提振了行業士氣。
日前重慶、武漢兩地政府部門率先發布了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試點政策,并向百度發放全國首批無人化示范運營資格,允許車內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車輛在社會道路上開展商業化服務。交通運輸部也發布《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鼓勵自動駕駛車輛在封閉式、條件相對可控的場景內開展公交、出租運營。
百度不久前公開披露一項涉及自動駕駛車輛的決策共享方法專利,其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已躍居全球第一。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最近宣稱,小米自動駕駛項目已取得超預期進展,首期投入33億研發費用,進行全產業鏈布局。小鵬、蔚來、理想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也競相發力、加速跟進。伴隨各方力量的聚集,智能駕駛成為熱門賽道。
面對智能駕駛蘊含的萬億級商機,投資機構紛紛出手搶灘這一市場。紅杉、IDG、辰韜資本、中金、高瓴、順為等知名投資機構早早瞄準了與此相關的眾多領域。天眼查數據顯示,2021年自動駕駛領域相關融資高達94起,披露融資金額超過435億元。
在近日舉行的“2022智能駕駛商業化落地與產業發展趨勢主題研討會”上,辰韜資本創始人林新正表示,目前辰韜資本已是國內少數幾家一直深耕L4級智能駕駛領域的投資機構。這幾年公司累計投資了易控智駕、白犀牛、易咖智車、踏歌智行等十余家自動駕駛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資額度與項目總數均處于領先地位。
業內人士認為,智能駕駛是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汽車產業的全面體現,也是一個潛力無限的朝陽產業。汽車技術不斷演進發展,帶來了新的供應鏈,形成了新的機會窗口。現在是各家企業重新排位的契機,也是所有汽車行業相關公司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
智能駕駛垂直應用率先落地商業化
目前在智能駕駛領域,在開放交通場景中,由于涉及政策、法規、行業標準以及上下游產業鏈銜接等諸多問題,智能駕駛離真正的市場落地及大規模推廣仍有不少距離。但是在一些場景成熟、變現快速的細分賽道,智能駕駛垂直應用正加速落地。2022年,礦山、港口等限定場景的商業化落地應用方興未艾。
北京易控智駕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礦區無人駕駛運輸服務提供商。近期,易控智駕在特大型露天煤礦國家能源集團新疆準東露天煤礦實現常態化“安全員下車”,截至目前已連續運行70余天,易控智駕也成為業內首個實現多車常態化安全員下車真實運營的礦山無人駕駛公司。
易控智駕CEO助理、資本市場負責人廖琎表示,目前公司已經實現了數千萬級的真實無人駕駛運營收入,是業內率先切入真實運營場景的公司。如果把2021年之前階段稱為“技術驗證期”,那么隨著安全員下車以及多編組常態化運行,礦山無人駕駛真正開始了產品化的重要階段。
北京斯年智駕科技有限公司則專注于港口領域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及運營服務,主要從事物流重卡無人駕駛技術研究和商業化落地。斯年智駕創始人、CEO何貝表示,企業當前在港口、封閉園區已完成規模化商業落地,無論是簽約港口數目以及車輛數都實現了行業第一。2022年企業營收預計將達到七千萬元,而港口領域有著千億量級的市場空間。
環衛領域是當前智能駕駛垂直應用的另一熱門賽道。上海于萬科技有限公司專注無人駕駛智能環衛賽道,目前該公司車輛已在多地街道上現身。于萬科技聯合創始人、CEO劉煜表示,無人駕駛技術在環衛行業的商業化落地已經處于能夠看得到曙光的階段,預計明年會有一個小的爆發式成長。
在辰韜資產近日舉辦的智能駕駛垂直應用項目路演活動中,超過一半企業已有可觀營收,有的已經接近收支平衡,比如專注耕耘末端物流配送市場的易咖智車年營收已突破3000萬元,于萬科技今年營收目標1億元,深圳卡睿智行預計今年營收近千萬元等。
辰韜資產執行總經理賀雄松認為,這預示著智能駕駛產業走過技術與方案比拼的上半場,正式邁入規模化量產和商業化落地的運營時代。國內頭部的智能駕駛垂直應用企業已實現商業落地,產品正處在量產前夜。
行業壁壘會逐漸形成 下半場要找到更多變現機會
過去一年特定場景無人駕駛開展得如火如荼。在經歷了減人、常態化運營、單車效率提升、場景運營效率提升、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提升等幾個商業化環節后,各家公司落地速度越來越快。干線、礦山、港口、環衛、無人物流小車等賽道的融資持續火爆,標的公司估值也水漲船高。
目前來看,自動駕駛技術不同場景對技術的要求并不相同,有些場景落地容易,有些落地較難。相對好落地的場景已經進入了量產階段,例如礦山、港口、末端配送等。在技術上部分特定場景已經可以實現無人化,隨著商業模式逐漸成熟、上下游資源不斷整合,行業商業化前景日趨清晰。
賀雄松認為,智能駕駛垂直行業已邁過試驗探索期,行業內各企業針對各場景都有相對成熟的技術方案。下半場,各領域的發展重點將放在場景與技術打磨和上下游合作上,致力于找到更多變現機會。
業內人士指出,智能駕駛垂直應用商業化落地其實有很高的壁壘,存在于眾多業務細節層面。同時,伴隨無人駕駛商業化的落地,必然驅動產業生態重構,這里面蘊含許多新的發展機會等待挖掘。另外,各種新能源解決方案未來也會結合應用場景逐步落地,零碳無人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將順勢而生。
不容忽視的是,行業還存在諸多障礙和困難需要克服,比如在商業上,車的成本、運營成本如何不斷降低,特定場景的進入審批,以及標準和法規的支持等。
蓋世汽車創始人周曉鶯認為,智能駕駛領域市場空間廣闊,但真正落地仍有難度,在國家政策加持下,初創公司仍需將產業資源與資本高質量對接,二者相互扶持、共同進步。
“從客觀角度來說,行業前兩年的發展紅利期已過,各場景的頭部公司在技術、商務、融資等環節逐漸會形成壁壘。”賀雄松表示,智能駕駛是整個大AI賽道里面最有想象力的一個行業,各界有足夠動力去推動自動駕駛的落地運營。未來,政府部門或許會強力推動路權的確認,帶動行業層面的法規制定,以及行業標準制定等。標準制定將有利于上下游參與者各司其位,更好地助力產業銜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