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電電力”,SH:600795)披露中期業績。2022年上半年,國電電力實現營收911.58億元,同比增長20.03%;實現歸母凈利潤22.95億元,雖同比下降22.10%,但新能源和火電業務好于市場預期。
新華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國電電力占比近八成的火電電力經歷了持續虧損之后,上半年終于扭虧為贏,火電業務走出低谷。而裝機容量占比不到10%的光伏、風電貢獻了54%的凈利潤,盈利能力不斷提升。下半年仍需關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煤炭價格大幅上升、電價下調的風險,以及行業競爭過于激烈等帶來的投資風險。
【資料圖】
火電“托底” “風光”表現搶眼
公開資料顯示,國電電力主要經營業務為電力、熱力生產及銷售,產業涉及火電、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及煤炭等領域,分布在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截至2021年底,公司資產總額3979.09億元,控股裝機容量9980.85萬千瓦,控制煤炭資源儲量26.9035億噸,公司總股本178.36億股。
具體在發電領域,截至2022年6月末,國電電力控股裝機容量已達約1億千瓦,其中火電7646萬千瓦,占比超76%;水電1495.66萬千瓦,風電745.93萬千瓦,光伏151.05萬千瓦,總占比約24%。
對比2021年年底國電電力公布的數據,其光伏裝機大增導致發電量大增。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國電電力新增新能源裝機153.33萬千瓦,其中風電38.87萬千瓦,光伏114.46 萬千瓦。
國電電力2022年半年報還顯示,上半年,國電電力累計完成上網電量2047.62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期增長0.68%。其中,光伏6.85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期增長超2.4倍;火電發電量同比下降0.54%;水電、風電同比分別增長7.62%和2.57%。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電電力上半年業績盈利的近23億元中,火電、水電、風光分別實現盈利2.57億、4.44億、12.61億元。風電和光伏貢獻利潤高達54%,火電板塊歸母凈利也實現了扭虧為盈。
國電電力表示,常規能源占比較高的發電結構布局,在新型電力系統下,將更加有效的發揮常規能源多能互補作用,獲取新能源項目優勢明顯。
另據了解,2021年下半年,因下游需求旺盛、環保檢查趨嚴等因素,下半年動力煤價格一度逼近3000元/噸,創歷史新高。國電電力的火電板塊連續兩季度虧損,板塊全年凈虧損額達59億元。
新華財經注意到,國電電力控股股東為國家能源集團,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國電電力充分利用國家能源集團“煤電路港航”一體化產業協同優勢,加強燃料一體化管控。2022年上半年,國電電力煤炭采購量超過9000萬噸,長協煤合同覆蓋率達到100%,入爐標煤單價968.22元/噸。
半年報顯示,國電電力煤機平均上網電價為462.38元/千千瓦時,相比2021年全年均價增長了23.8%;公司燃機平均上網電價934.30元/千千瓦時,相比2021年全年均價增長了57.65%。
業內人士指出,背靠國家能源集團的電力煤供應優勢和電價上漲,成為了國電電力火電板塊扭虧為盈的重要原因。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集團煤電聯營有效緩解了“市場煤”與“計劃電”的雙軌制導致煤電頂牛矛盾,煤炭增產增利、煤電調價減虧,帶動業績穩定增長。
股價創近七年新高 機構出“買入”評級卻期望不高
8月26日,國電電力股價創7年來新高,行至每股4.59元。與此同時,新華財經關注到,近期國電電力“大動作”不斷。
8月22日晚間,國電電力宣布擬轉讓公司所屬寧夏區域相關資產,共涉及8家公司。交易對方為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電力有限公司,轉讓價格合計4.03億元。據資產轉讓公告,上述8家標的公司大都處于虧損狀態中。截至2021年12月31日,標的公司凈資產合計減少2.29億元,2021年合計利潤總額為虧損24.18億元。
對此,國電電力表示,轉讓上述資產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優化資產結構,另一方面,這也是將火電主要重心向東南沿海方向轉移的舉措。
8月23日,國電電力發布公告,國電電力擬43.70億元收購國家能源集團所持大渡河公司11%股權,并放棄大渡河公司10%股權優先受讓權。
對此國電電力獨立董事發表意見表示,這將有效提高公司清潔能源權益裝機規模及盈利能力,充分發揮公司作為國家能源集團常規能源發電業務整合平臺作用,是國家能源集團履行資產注入承諾的具體表現,符合監管機構要求,符合公司整體戰略發展要求。
新華財經記者發現,大渡河公司成立于2000年11月,注冊資本170.28億元,公司持股69%、國家能源集團持股21%、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
據悉,過去12個月內,國電電力與母公司國家能源集團實施資產置換,從國家能源集團收購山東公司100%股權、江西公司100%股權、福建公司100%股權、廣東公司100%股權、海南公司100%股權、樂東公司100%股權、海南能源銷售100%股權、湖南公司100%股權、寶慶煤電90.49%股權、巫水水電85.78%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新華財經梳理了8月20日以來涉及國電電力的研報發現,多家機構均給予了國電電力“買入”或者“增持”評價,但給出未來國電電力的目標價,與當前股價相比卻并不特別高。
如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報認為,當前股價對應2022-2023年分別為14.3倍和11.0倍市盈率,國電電力資產獲重估,上調目標價為4.88元。安信證券認為,維持買入-A的投資評級,國電電力未來6個月目標價為4.80元。國泰君安證券維持“增持”評級,維持盈利預測2022-2024年EPS為0.30/0.39/0.51元,維持目標價5.79元。西南證券維持“買入”評級,給予公司2023年預計972億元市值,上調目標價至5.45元。
與此同時,多家機構還提示了煤價持續上漲、政策推動不及預期、資產及信用減值超預期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