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8月31日電?(丁晶 王媛媛)四大證券報內容精華摘要如下:
中國證券報
(相關資料圖)
??人民銀行擬規范金控公司關聯交易
為規范金融控股公司關聯交易行為,促進其穩健經營,人民銀行起草了《金融控股公司關聯交易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辦法》指出,規范關聯交易行為是完善金融控股公司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關鍵,也是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的重要方式。金融控股公司作為金融控股集團的母公司,既要開展本級關聯交易管理,指導和督促附屬機構滿足相應的關聯交易監管規定,還應從集團整體、跨行業、跨機構視角,對集團內部交易和集團對外關聯交易及其風險敞口進行收集匯總、監測分析和評估預警,以促進金融控股集團規范運作和穩健經營。
??逾2200家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
截至8月30日19時,4663家A股公司披露了2022年半年報,其中2213家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達到47.46%。超6成公司二季度凈利潤環比改善。新能源汽車、光伏等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整體業績表現亮眼。
??七成CXO企業上半年凈利實現增長
截至8月30日,A股已有29家CXO(醫藥外包服務,包括CDMO和CRO)企業披露半年報,21家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超七成。從歸母凈利潤規模來看,藥明康德居于首位,其次是凱萊英、博騰股份、泰格醫藥,4家公司凈利潤超過10億元。業內人士表示,從長期來看,醫藥研發投入增長與研發外包率提升帶動CXO行業擴容,國內創新藥研發環境改善利好上游CXO企業發展。
上海證券報
??綠色金融成上市銀行發展新引擎
上半年,有8家上市銀行的綠色貸款投放較去年末增長超過40%,13家增速超20%,涵蓋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等銀行類型。其中,上海銀行、張家港行、蘭州銀行、江蘇銀行、廈門銀行的增速超50%,分別為96.93%、63.41%、61.19%、57%、53%。上市銀行在綠色債券的投資和承銷方面也積極發力。截至6月末,上海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綠色債券的投資規模超百億元,上海農商銀行較去年末增長超30%。
??白酒行業業績分化加劇:香型競爭激烈 渠道動銷困難
截至8月30日,已有17家白酒企業發布了2022年半年報。整體來看,在行業進入新一輪調整期內,盡管遭遇多重不利因素影響,多數酒企仍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但不容忽視的是,亦有多家酒企經營性現金流量和合同負債出現了下滑,釋放出不樂觀的信號。業內人士認為,從半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整個白酒行業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行業“馬太效應”越來越強,市場越來越向頭部酒企集中;二是香型競爭激烈,濃香型白酒面臨醬香型白酒和清香型白酒的擠壓競爭;三是渠道動銷困難,部分酒企放寬了打款要求,以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上半年營收增長近10% A股公司擔綱中國經濟“壓艙石”
上半年,4838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收33.65萬億元,同比上升9.99%,占上半年我國GDP的59.81%;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87萬億元,同比上升5.1%;合計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4.44萬億元,同比大漲199.26%。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整體增速明顯高于經濟整體水平,進一步凸顯了在穩經濟、促就業、保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基本盤”。?
證券日報
??MSCI中國指數季度調整9月1日生效 業界認為年內外資將持續流入A股
今年以來,MSCI持續納入新能源股,加上8月份新納入的7只,年內納入44只A股,其中15只屬于新能源產業鏈,2月份、5月份和8月份均納入5只。分析預計,11月份MSCI或繼續將部分新能源標的納入指數中。主要原因是,在“雙碳”背景下,我國新能源行業正在快速發展,再加上全球能源危機愈發嚴峻,新能源產業行業有望延續高增速。
??月內12地公告調整專項債資金用途 涉及920個項目遠超去年同期
8月1日至8月30日,青島、云南、甘肅等12地發布公告調整專項債券資金用途,合計涉及項目達920個,遠超去年同期。分析表示,調整部分專項債券項目資金用途的積極效果會更大一些,對加快盤活債券資金存量、避免資金閑置浪費、增強投資拉動經濟能力都有著更為積極的作用。不過,專項債資金用途頻繁調整也折射出地方對專項債項目規劃和管理不到位。
??上半年五大上市險企歸母凈利1220億元 同比降逾15%
上半年,五大上市險企共實現歸母凈利潤1220.27億元,同比下降逾15%。其中,中國平安和中國人保兩家險企凈利潤同比上漲,中國太保、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凈利潤同比下降。上半年,權益投資市場波動較大,對險資投資收益造成較大影響,這也是部分險企凈利潤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下半年的權益市場走勢,多家險企負責人表示,對我國經濟長期發展以及權益市場的走勢充滿信心,將保持合理配置,尋找機會,爭取實現長期穩健的投資回報。
證券時報
??二季度機構持股收縮 機械設備行業最受青睞
隨著2022年半年報的披露工作結束,主力機構最新的持股變化逐漸展現。總體上,二季度主力機構持股呈現收縮狀態。根據統計顯示,北上資金持有A股進入前10大流通股家數較一季末減少139只;QFII持股減少197只;陽光私募持股減少59只;社保、保險等機構持股數也小幅減少。
??能源價格高位運行 上游高增長難延續
證券時報評論稱,上半年,煤價高位震蕩,油價一飛沖天,多種基本金屬價格呈倒“V”字運行。大宗商品市場走勢各異,雖部分告別了前期瘋漲,但整體價格區間依然高于歷史同期均值。不過進入2022年下半年后,全球經濟衰退預期等因素下,商品價格已明顯回落,原料端高利潤恐難延續。
??車企利潤空間遭受成本擠壓 上半年研發投入不降反增
上半年,我國汽車制造業完成營業收入40892.8億元,同比下降4.2%;實現利潤2129億元,同比下降25.5%。近期,多家上市車企披露2022年上半年報告,透露出“陣陣寒意”。在記者統計的15家上市車企中,僅有比亞迪、廣汽集團、長城汽車、力帆汽車在上半年實現了營收、凈利的雙增長,其余10家上市車企的營收和凈利潤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出現腰斬,北汽藍谷、賽力斯的虧損幅度均有所擴大。梳理15家上市車企的半年報,會發現多數車企在業績承壓的同時,并沒有放棄對核心技術的研發,反而更加關注遠期的效益和可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